除夕的传说和民间风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中国农历年12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叫做除夕。除,是去掉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掉,迎接将要来临的新的一年。在中国,除夕,又叫做“除夜”,“年夜”,也叫做“年三十”。

在中国民间,除夕的风俗是很多的。除夕大扫除的风俗由来已久。除夕前几天,人们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除夕这一天,人们还要进一步大扫除,进行“除故纳新”。这种习俗来源于古代的传说,据说,古代神话中颛顼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好吃懒做,平日穿着破烂衣服,喝很稀的粥。有一年除夕夜晚,他又冻又饿,死在屋角。所以,除夕这天,人们乘大扫除机会,把家里的破烂衣服和剩饭剩菜拿出来,在新的一年来临前倒掉,表示不让贫穷到家里来。

艺术中国

扫除之后,人们就在自己的家门贴上春联,挂上灯笼,营造出一派节日景象。在民间,除夕要喝一种叫做“屠苏”的饮料,它是用酒或水制成的。传说,在一间叫“屠苏”的茅屋里,住着一个很不寻常的人,他专门在山林里采集草药。每当除夕时,他就将配制好的中药,往乡邻的屋里送,并告诉乡亲,来年初一时给全家人喝,可以驱病消灾。他还毫无保留地将药方告诉乡亲,于是乡亲们就称这种药为“屠苏”。“屠苏”到底是什么?据古代药书记载,它是由大黄、桔梗等7种中药研制而成,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

除夕夜,吃团圆饭,几乎是每家每户的传统习惯。这天,在外工作的人,只要有时间,都要赶回家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把最丰盛的食品拿出来,团团圆圆地吃一顿年夜饭。

在中国各地,吃团圆饭并不都一样。在南方,这顿饭一般有十几道菜,其中一定要有豆腐和鱼,因为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一齐包,这是一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圆形的薄面皮里的食品,包好后,用开水煮熟,加上佐料,全家人坐在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饺子”具有象征团聚的意思。

除夕晚上,大人带着孩子到亲朋好友家里送礼,拜年,叫做“馈岁”;邀请别人到自己家一起吃年夜饭,叫做“别岁”;叫完饭,大家互相祝贺道谢一番,各自回家,叫做“散岁”;在家里,晚辈要向长辈行礼,长辈对晚辈嘱托几句,还要给没有工作的小孩子压岁钱,并互相祝贺,叫“辞岁”;这时,大家都不愿去睡觉,一家人或看电视、或打牌等等,享受天伦之乐,直到新一年的到来,叫做“守岁”。

显示全文
倒贴“福”字的民间传说 北平婚俗大赏 关于七夕的传说和习俗 奇特的食物求爱 北京的四合院大门介绍 北京市市级保护四合院 北京庙会 老北京的岁时习俗 天津民风三变 打囤与填仓 天津为何又叫算盘城 六月初六姑姑节 历史悠久的河北梆子 河北传统节日介绍 鸡冠山下金鸡叫 满族的祭索拨杆子 邢台旱船和太平车 邢台龙灯和狮子舞 西河大鼓 六月六走麦罢 重阳节祝女朋友快乐的短信 花信风和花朝节 春联的前生今世 台湾民间年俗 端午节的生命在于其文化内涵 清明节祭祀扫墓渊源 漫话中国春节 谈谈几个已经消失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漫谈 灯谜趣谈 圣诞饮食习俗 月饼的典故 各地中秋节风俗 中秋节赏月 龙舟水端午节龙舟竞渡 河南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潮汕地区“摆社”风俗 吃火鸡的由来 五月五端午节新文化演绎 丽水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