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婚姻习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婚姻礼俗在一个民族的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最能表现这个民族礼俗的特点。维吾尔族的婚礼习俗是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维吾尔人的婚礼较为隆重,充满欢乐的气氛,婚典通常要举行两到三天。婚礼的第一天,新郎、新娘两家同时在各自的家里设宴招待来宾,人们弹着都塔尔、热甫,打着手 鼓,唱跳舞,院子里充满了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欢乐气氛。这一天,新娘穿上漂亮的衣服,由伴娘及前来祝贺的朋友们陪同,集在邻居家里,新娘坐在炕角的地毯上,女伴们在屋内有限的空间,唱跳舞,尽情欢 乐,等候迎新队伍的到来。

新郎也由伴郎及前来道喜的朋友陪伴,集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和朋友们弹琴、唱跳舞、说笑,尽情地为婚礼助兴,并且耐心地等待着接亲时刻的来临。整个婚礼过程中,新娘及新郎的朋友们使婚礼沉浸在欢乐 喜庆的气氛之中。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晨,举行“尼卡”的宗教仪式,由阿訇诵经证婚。询 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之后请他们吃一块在盐水中浸泡过的馕。下午,新娘穿上婚礼服,修饰得如花似玉,头蒙面纱在家等候迎亲队伍的到来。新郎穿戴一新,在亲友的簇拥下去女方家迎娶新娘,一路上小伙子们打起手鼓、吹着唢呐、弹着热甫,兴高采烈地高唱“迎新娘”。

当女方的亲友们得知迎亲队伍到来时,立即把大门堵上,索要礼品才允许迎亲队伍进门。女方盛情招待前来迎亲的人们,大家在新娘家的院子里跳一会儿舞,以增添喜庆的气氛。迎亲的人们离开女方家前,新娘要辞别父母,请求父母为自己祝福,新娘的父亲在众人面前为女儿祝福和祈祷,新娘难免要流下依依不舍的泪水。这时小伙子们便唱起了“劝导”。

迎亲队伍返回时,迎亲的小伙子打起手鼓、弹着热甫,唱着喜歌走在前面,整个迎亲队伍充满着欢乐的气氛。新郎和新娘坐着彩车,迎亲队伍的妇女们跟在后面。按传统习惯,迎亲队伍经过的路上,乡里乡亲可以“拦驾”,不让迎亲队伍通过,迎亲队伍向拦路者赠送礼物后,方可继续前进,这主要是为了使婚礼的喜庆气氛更加热烈。当迎亲队伍簇拥着新郎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时,新郎家在门前点燃一堆火,让新娘从火堆上越过去。婆家还要在地上铺新布,维吾尔族称这块布为“帕炎达孜”,一般要从院门一直铺到屋门。来宾中的妇女站在新布两旁夹道欢迎。进屋坐定后,青年男女唱跳舞进行揭面纱仪式,其中一人利用跳舞的机会迅速地揭去新娘的面纱,新娘即起身向大家行礼。然后客人们入席吃喜宴。喜宴之后举行舞晚会,大家尽情地唱 跳舞,以示庆贺。几乎所有的人,都随着鼓点翩翩起舞,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直到深夜人们才离去。

婚后第二天早晨,新娘由伴娘陪同,去公婆屋里行礼问安。公婆热情接待并向新娘及伴娘赠送礼物。这一天早晨女方家给新郎新娘送来早餐(维吾尔语称“依斯克力克),一般为抓饭和薄皮包子。早餐之后新郎由伴郎和一、二个朋友陪同,去给父母行礼问安,父母同样热情接待并向新郎等人赠送礼物。婚后一周内,双方家里都举行“其尔拉克”,彼此宴请亲友。到此,整个婚礼仪式才告结束。

维吾尔族婚礼的举行方式,由于地区的不同,举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里的维吾尔族婚礼增添了不少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

显示全文
最早的船形酒器 高椅古村 秦淮灯会 满族婚俗文化的变迁 白族的建筑艺术 汉族的团年饭 神秘的萨满 神秘的“跳大神” “追溯”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仓颉造字与民间惜字习俗 从楠木桥牌坊窥探中国古牌坊的文化悖论 三花酒的民间传说 贴福字的由来 走近禅宗祖庭 斯琴掛萨满及其弟子的出马仪式 西双版纳总佛寺 西双版纳总佛寺大雄宝殿落成 禅者乔布斯 渔业民俗 农业民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简述 中国古代黄酒的酿造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中国古代蒸馏酒的酿造 中国少数民族浪漫情事大观 明代的服饰 中国古代药酒和滋补酒的酿造 恒山悬空寺 民国的服饰 周朝的礼乐制度 土族纳顿节 茶与婚俗 苗族婚俗 开封犹太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 老南京的婚俗 苗族的姊妹节 为什么孔子建议“毋友不如己者” 苗族传统的牯藏节 布朗族服饰 侗族小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