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节是苗族最独特、最风趣的节日,它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情人一起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女性是姊妹节的主人,一个个要穿戴最美的盛装银饰,打扮得花团锦簇去踩鼓,寻觅伴侣。男男女女一起吃姊妹饭、畅饮、唱歌,把苗族社会最美好的情感、习俗,一一享受和展示。
关于姊妹节的传说,各地不一。姊妹节的前身是"坡会"。苗族姊妹节的范围较广,几百个村寨十几万苗族在礼仪习俗有所繁简或大同小异,在传说上也略有不同,流传最广的是金丹与阿姣的传说。在施洞芳寨,有两个姨妈的子女,男的叫金丹,女的阿姣,他们俩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彼此产生了爱情,金丹一定要娶阿姣,阿姣也非嫁金丹不可,却遭到父母及族人的反对。阿姣的父母要让她嫁回舅家。阿姣不愿嫁回舅家,一定要嫁金丹;金丹也不愿娶别人,一直在等着阿姣。他们为了忠贞的爱情,天天都偷偷约会。因怕父母和寨老发现,他们俩相约在野外谈情说爱。每次,阿姣都用她装针线的竹篮偷偷地藏着饭带去给金丹吃。年复一年,经过一番磨难和顽强不屈的抗争,他俩终于结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饭"的典故,即苗语叫带给情人吃的食物为“藏饭”,汉语意译为“姊妹”。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传说台江县施洞地区有八百个姑娘因找不到男朋友而嫁不出去;三丙大塘地方有八百个青年男子,也因找不到媳妇而打单身。老年人们想起了阿姣、金丹“姊妹饭”的典故,教姑娘们用阿姣、金丹的办法,把三丙大塘八百个青年男子邀请来吃“姊妹饭”。这样,人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双双、一对对结成了眷属。从此以后,吃“姊妹饭”就演变成为以青年男女间挑选情侣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活动。 现在,姊妹节前几天,姊妹们就到山野里,采来南烛木叶。姊巅、蜜蒙花等各色花草,分别用冷水浸渍和用水煮的方法,制成黑红黄绿各种花草汁液。然后用这些汁液分别浸泡糯米。一两天后,这些汁液完全渗透了糯米,再取出分别过滤,再用清水冲洗去表百多余的色彩汁液,然后将这些分别浸泡好各色糯米调匀,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芬香的五彩姊妹饭,再加上白水煮的坨坨肉成堆地码在桌上,还有鱼虾、腊肉、酸菜、米酒和嘹亮的敬酒歌,共同组成了苗家的姊妹饭。苗族姊妹节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民俗、婚恋、社交方式传承至今。吃姊妹饭是这个节日的重要礼仪事项。按本地人的说法,吃了姊妹饭,防止蛀虫叮咬。姊妹饭同时也是姑娘们送给情侣以表达情意的信物,是节日中最为重要的标志。下田撮鱼捞虾是姊妹饭活动之一,一个寨子的姑娘与另一个寨子的小伙子相约,以撮鱼捞虾谈情说爱等风俗活动,寻找意中人。踩鼓是整个社区参与节日活动的重要方式,姑娘们在父母的精心打扮下,身着节日的盛装聚向鼓场踩鼓,从鼓场上可以看出谁的服饰艳丽,谁的银饰既美又多,苗族人以此方式展示自己的服饰文化。姊妹节不仅是年轻姑娘的节日,那些从施洞出嫁多年或是与施洞的姐妹相识多年的老姐妹,也像淙淙溪流般,要从山山岭岭村村寨寨汇聚到这清水江边来过节。8年前的姊妹节,芳寨的潘家迎来了从革一大塘那边来的30多个老姐妹,楼上楼下宾客满座,晚饭后是老姊妹们尽情唱歌的时候,歌声把她们带回当年一道做绣衣的青春年华。夜深沉了,歌声把月光撩拨得愈发明亮,姐妹们直到实在睁不开眼睛,就随便倒在那儿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