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点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壮族的风俗 壮族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点

1、文化艺术:歌谣是壮族民间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喜庆节日、红白喜事、迎宴宾客、谈情说爱、文娱活动等,多以歌谣表达感情和助兴。2、居住:壮寨村寨多是依山傍水,多楼居,属干栏式建筑。3、服饰:居住在黔南的壮族服饰与当地布依族基本相同。

壮族概述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数据显示,2010年末,广西壮族常住人口约有1444.8万人(户籍人口1658.7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2%,约占全国壮族总人口的86%。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来宾、崇左、防城港、贵港、钦州等市。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历史上,曾仿汉字创造了方块壮字,称“土俗字”。新中国建立后,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壮文。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壮族聚居的柳江、来宾等地发现大量原始文化遗址,证明远在旧石器时代的后期,这一带就有人类居住。据古籍记载,最早居住在今广西境内的有 “ 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越”等部落,今天的壮族就是由这些部落发展而来的。壮族的自称有20多种。新中国建立后,统一称为“僮”,后改为“壮”。

铜鼓是壮族的艺术珍品。目前收藏在广西博物馆内的共有五百多面。大者面径达1.65米 ,重约300公斤,小者面径40厘米,重仅几十斤。

壮锦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织品,质地精美,花纹图案鲜艳夺目,闻名全国。其他如桂布、束子布、斑布、吉贝布等,在历史上,也是颇负盛名的手工艺品。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壮族先民西瓯、骆越人处于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 阶段,农业和手工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并设置南海、桂 林、象三郡。从此,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封建王朝的版图,壮族先民也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员。自秦汉开始 ,壮族先民进入奴隶制社会。唐宋时期,奴隶制解体,桂东地区壮族进入以地主经济为主导 的 封建制社会,桂西的壮族则进入以领主经济为主导的封建农奴制度。在政治制度上,桂东地 区自秦汉以后实行与中原地区一样的郡、州、县制度,而桂西地区直至唐代才设立“羁縻” 州,宋、元、明、清实行土司制度,由壮族首领直接统治。清末民初改土归流完成,结束了 土司统治制度。

壮族人民富于斗争精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就是由汉、 壮族人民共同发动的。壮族出身的韦昌辉、李开芳、林凤祥等曾对太平天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辛亥革命时期的钦防起义和镇南关起义,是由壮族黄明堂、王和顺等人在孙中山领导下发动和指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韦拔群等同志在邓小平、张 云逸的亲自领导下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了红七军和红八军以及工农革命政权。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壮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斗争中,壮族人民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宋 代有侬智高领导的反抗交趾李朝的侵略;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壮族人民在反抗交趾入侵 ,保卫邕州的战斗中,与官军配合,把侵略者赶回交趾保卫了祖国的南疆;明代,田州女土官瓦氏夫人带领六千多?兵开赴江浙一带抗倭,取得重大胜利,她的英勇事迹至今仍在壮 族人民和江浙人民中广为传颂;1885年,在冯子材率领下,壮族人民配合官军,在镇南关大 败法国侵略者,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壮族的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左江崖壁画是两千年前壮族先民创造的艺术瑰 宝。这些壁画多数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的石山峭壁上,少数分布在天等县及右江两 岸的石山峭壁上。其中以明江岸上的岜来崖画最具代表性,画幅长135多米,高44米。

壮族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民间文学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山歌等。壮族人民素以能 歌著称,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斗争,抒发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恋爱有情歌;婚嫁有 哭嫁歌、送嫁歌;丧葬有哭丧歌;互相盘考、比赛智力的有盘歌;宴请宾客有劝酒歌和节 令歌;祈神求雨有祈祷歌;教育儿童有儿歌和童谣,等等。每年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 扮 汇集到特定的场所进行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壮族的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舂堂舞”、“绣球舞”、“扁担舞”等。戏剧有壮剧、师公戏等 。

壮族称屋为“干栏”。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全干栏房属全 楼居式,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和存放农具,是传统的住房形式;半栏房以一开间为楼房, 楼上住人,楼下放牛羊、农具等,另一间为平房;平房多为三开间。这是当今壮族住房的主要形式。

壮族的服饰,在两百多年以前,男子下穿宽腿裤,上身着对襟无领短衣,头缠长巾,女子下穿百褶裙,上身着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短衣,头扎绣花巾。近百年来,男女均改穿长 裤和有领短上衣,布料均为自纺自织自染的深青色。现在青年人多着时装。在一些边远山区 ,老人仍穿宽腿裤和有领对襟的上衣。

壮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历史上曾盛行“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女子结婚后仍定居 娘家,只是在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回夫家居住一段时间。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回夫家居住。至近现代,“不落夫家”习俗已逐渐改革,但仍然有“入赘”的婚俗,即丈夫到妻子家居住,上门的丈夫改从妻姓,现在可以不改。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歌,赶圩等活动进行,双方同意后,即经过媒人进行说合。新中国建立前,一般是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新中国建立后,男女婚姻自由。

壮族的重大节日有“三月三”、“中元节”、“牛魂节”。

壮族信奉多神,主要是鬼神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历史上,巫教和道教相当盛行 。

新中国建立以后,壮族地区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巨大的发展。

显示全文
开斋节的饮食风俗 三月三壮族会制作什么美食 壮族三月三的特色美食是什么 大年初一为什么吃素饺子 大年初一吃素馅饺子 圣诞节有什么礼物可以送 苗族过什么节传统节日 汉族上巳节由来 上巳节的来历及其活动 壮族三月三美食有哪些 元宵和汤圆有何不同 回南天各方面除湿防潮方法 三月初三是什么神仙日 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 阴历三月三是鬼节吗 三月三真的有鬼吗 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由来 西双版纳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关于夏天的经典诗句 我国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巳节做哪项活动 2022年几月几日过春节2022年没有年三十有什么忌讳吗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哪些 春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清明节放假2022年放几天 十月初一出生女命硬吗 出生在寒衣节的女孩命运怎样 酉时是什么时间段 门神左右怎么贴 门神怎么分左右 古尔邦节的流程 我国过古尔邦节的民族 海南三月三由来传说 海南三月三的由来 成都春天赏花的地方有哪些 开斋节的习俗是怎样的 回南天健康饮食须知要点 回南天饮食注意哪些事项 平时可以贴对联吗不在过年时 少数民族开斋节习俗 七月十五人在外地烧纸钱应该在哪烧七月十五烧纸是什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