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黎族女孩成人礼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纹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不相认。绣面、纹身多于十二岁左右起纹,黎族人称为“开面”。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皮肤上刺文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刺方言文身在黎族传统中却是神圣而纯洁的。

仪式需要选择秋天中的一个吉日才能举行。村中的主文婆在女孩的娘家主持仪式。在女孩的房间中,主文婆用鸡毛或灯心草蘸着干香草加炭灰沤制成的蓝黑色文水,在女孩的脸、颈、身体和四肢上描画出代表本支黎族图案符号的文图。之后,主文婆用竹刺或藤梗叶做的文针按所画文图一针一针地文刺……等文水渗入女孩的皮肤中,刺上的文身就会终生保留下来。

文身刺好后,主文婆还会用龙眼树叶煮成的水为女孩擦洗身体,以防感染。

关于黎女纹身的记载和传说各有不同,据说黎族先人越人是崇拜蛙、蛇图腾的,所以他们就喜欢在自己的衣服与身上绣上与蛇虫一样的图案。清代后有"黎女以绣面为饰"之说,并且黎女绣面也体现出品肩负贵的等级关系,绣面是有身份妇女的一种装饰,奴婢是不准绣面的。为区分氏系,黎族各方言区中绣面的图文会有所不同。

黎家人纹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如果生时不纹身绣面纹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难以遍观尽袒。倘若“祖宗不认其为子孙,则永为野鬼”。再则,在上古时代,种族之间常发生互相残杀的悲剧,把俘虏妇女作为战利品。由于种种原因,妇女将成年时,务必进行纹身,易于辨识,亦藉免为俘虏。所以,“黎家男女周岁即纹其身”。

纹身时不仅图有定形、谱有法制,连施术年龄亦有所规定。各族按祖传之图案进行纹身,绝不能假借紊乱。例如,美孚黎妇女,以几何方形纹、泉源纹或谷粒纹组成的图案,而润黎则以树叶纹或方块形成图案。青蛙是黎族最崇拜的动物之一。黎族纹身常以青蛙作为主要图案。女子只要长大到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时,都毫不例外,必须按照祖先遗留下来的特殊标志接受纹身。倘若违背或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纹身,不幸与世长辞,亦不可避免的用木炭按本民族祖先遗留下的特殊标志在纹身的位置,画上图案,才能将尸体置于棺枢之中。不然,就没有资格埋葬在黎族集体的墓地之中。

村寨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远古时,洪水泛滥,老先与荷发兄妹躲进大南瓜,漂到了海南岛,兄妹俩人在岛上寻找人烟,但没有找到。为了延续后代,妹妹荷发纹身纹脸,使哥哥不能相认,于是结成夫妇。这故事与黎族创世纪的歌唱很相似。

纹身是一件很纯洁的事,要选吉日,还有一些禁忌,一般是在秋季,还要选日子,如龙日、猪日、牛日,但不能在虫日刺纹,那是要被虫咬溃烂的。不同支系的黎有着不一样的纹法。

古老而独特的纹身之美,正在逐渐消失,年轻女子几乎不再去纹身,手艺也已在失传,只能在历史中去回味了。

显示全文
大雄宝殿的“大雄”指的是什么 中华第一笛 外国人怎样吃饺子 唐朝帝王的养生品 十三弦筝之由来 海南鸡饭是谁发明的 苗族祭尤节 绍兴人的生岁茶俗 青城派掌门人自述南极中心摆太极阵 第七届全国武林大会清镇开幕 古镇双江的千年茶香 千佛洞石窟 岩棺群探秘 葬者为百年前屠村惨案亡者 瑶族招郎习俗 唐代女歌手何满子 西藏酥油花灯会节 杨氏太极拳溯源 北京烤鸭祖籍非北京 神秘广寒诱嫦娥 咏春拳宗掌门人 浓缩大千世界 西藏桑耶寺 诗人陆游的美食情结 猎虎的民族 打击乐器堂鼓 记忆中的江南风韵 徽州唐模古村 西藏有个妇女节 三届奥斯卡导演 角逐“功夫之王” 世界搏击高手齐聚“功夫盛典” “酒”这个字的由来 苏东坡命名的美食 鄂南呜嘟 梅山武术的起源 佤族清戏的别样风情 与张飞无关的美食 傣族的贝叶文化 魏文帝垂涎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