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木隆藏戏的前世今生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节日期间我们被邀请去演藏戏、跳舞,农忙的时候主要下田干农活。”日前,在罗布林卡出演传统藏戏剧目《智美更登》的拉姆,一边化妆,一边和记者谈她的演出生活。

拉姆是西藏拉萨市觉木隆藏戏团的农民演员,她所在的藏戏团前身是觉木隆藏戏班,历史久远,其演出的藏戏被公认为亲传正剧。

再过1个小时,演出就要开始。无论是扮演“拉姆(仙女)”的姑娘,还是扮演“甲鲁(王子)”、“温巴(猎人、渔夫)”的小伙子,都在认真地整理服饰,有的拿出粉底、口红、眉笔仔细地化妆,每个人都很“专业”。

觉木隆藏戏团现任团长琼达正在帮一位“温巴”整理服装。她说,她的藏戏团历经坎坷。

西藏和平解放前,觉木隆藏戏班也和其他戏班一样,演员由农奴组成,演藏戏是给“三大领主”支的一种差(徭役)。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后,觉木隆藏戏班演出的藏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并孕育出现在的西藏自治区藏剧团。

在觉木隆藏戏班发源地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甲热村,由当地农民组成的业余表演团体形式并没有消失。觉木隆藏戏团继承了传统藏戏班的衣钵,也继承了传统运作模式——成员既是演员又是农民,表演既是传承需要也是经济需要。

琼达说,觉木隆藏戏团长期处于吃“大锅饭”的状态。上世纪90年代,迫于市场化的需要而改制。2000年,她和朋友卓玛把藏戏班承包了下来,重新设团演戏。刚开始只有十几个演员,一年的收入连发工资都不够。

2002年甲热村被西藏自治区政府命名为“藏戏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觉木隆藏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琼达的戏班演出机会增多了,在内地商人资助下成立了公司,有了排练场地,演员也增至35人,每年平均演出300多场,收入不菲。

琼达说,藏戏团每年演出不少,但是演员工资、服装、道具等开支也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资金对于藏戏班来说是雪中送炭。演出淡季,演员们还要操起锄头、镰刀到农田干活。为了增加收入,琼达还支持演员们到朗玛厅、剧场和各类文艺演出场所表演民族舞蹈等节目。不管外面的演出多忙,琼达都要求演员们坚持练功,保证传统藏戏基本功不被丢掉。

小央金今年5岁,她的妈妈在觉木隆藏戏团扮演“拉姆”,因为雪顿节幼儿园放假,当司机的爸爸没有时间照看,她就跟着妈妈一起来了。记者看到另一位演员的儿子还躺在婴儿车里,琼达这时候就成了演员子女的保姆。演出开始了,小央金坐在记者旁边,指着一位“拉姆”说,她是我妈妈,是最漂亮的“仙女”。

琼达有一儿一女,儿子已经结婚,女儿还在上学,儿女们都没有要在未来接管藏戏团的打算,只有儿媳妇在空闲的时候会帮她打理一下后台。关于藏戏团未来由谁继承,琼达说,她还没有考虑过。

显示全文
白茶之白 千年帝都牡丹情 "禳词"陋习种种 老北京的儿时玩乐 牛郎织女故乡行 慰藉亡灵孤魂的盛节 女红的幽远与美丽 中秋玩新意 一个被埋没的非著名旅行家 泰国“祈月节” 月饼柚子不能少 中秋团圆文化的潜力 中国汉族的各地中秋民俗 月光下的祭祀 专属于女性的中秋拜月 中国古代月亮的别称 吴刚折桂的传说 中秋时节话团圆 寄托情思的最佳载体 朱元璋起义与月饼的传说 乾隆爷的御赐地方名吃“金边扣焖儿” 苏州绣娘如何闯过著作权雷区 老手艺遇到新问题 北京的虫趣 "大寮嵌瓷"薪火相传 中国民间建筑工艺走向海外 藏戏表演精彩夺人眼球 挥之不去的老北京儿歌 民俗遗产濒危 天下门神出陕西 经典的村庄 剧团同台献艺 中国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开幕 踏访京西古道 元宵是闹出来的 老北京为何不戒烟 东北大车店 才溪小镇书写新传奇 "客家祖地"出了建筑之乡 老北京为何东富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