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祭祖仪式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畲族宗教信仰富有民族特色。盘瓠传说在畲家世代相承,广为流传。传说内容,在闽浙粤赣皖,虽有地域性的差异,但基本情节相同。畲族称"盘瓠"作"忠勇王",闽东浙南畲族还称作"龙麒","盘护","高皇",皖南畲族还称作"龙猛",粤东畲族还称作"护王","盘大护","盘古大王"等。"盘瓠"的原型构成有龙犬,鱼龙,龙与麒麟等诸多说法。这是畲族原始图腾崇拜观念的形象化表现形式。关于盘瓠传说,族内最有权威的文字资料是弁于畲家诸姓谱牒之首端的《敕书》,或密藏于族内的《重建盘瓠祠铁书》,《广东盘皇铭志》,《开山公据》,《抚瑶券牒》等。刊于宗谱的《历朝封赠》,《会稽山七贤洞记》,《重修潮州凤凰山总祠记》,《龙首师杖记》等也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还有,畲族史诗《高皇歌》也世代传诵着这个传说故事。关于盘瓠传说的实物材料是珍藏于畲家祠堂的祖图和祖杖。"祖图"又称"太公图","永远图记","长联"。今藏闽东,浙南,粤东的祖图多为清代物品,以麻布,土布为底,平图勾勒,浓墨重彩,以条状横幅长卷居多,也有直幅多屏组合而成。画面配有文字说明,图文并举,以盘瓠传说为依托,展示畲族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文化习俗等。祖杖又称"龙首杖","法杖",是畲家显示远祖权威的象征物。

盘瓠传说和祖先崇拜形成了畲族最原始、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民族宗教的神灵。除了上述氏族神灵之外,畲族民间信仰的世俗神灵由六个方面构成:

神圣化的族内英雄与历史传说人物

族内英雄神圣化,指历史上确有其人,曾有过非凡业绩,生前受村民拥戴,死后被奉为神灵,不仅为本村本姓所膜拜,而且成了灵威弥漫一隅的地域性神灵,并为当地族内人所共同祭祀。如闽东福安金斗量(今名金斗洋),"雷氏三十二公"雷朝宝,生于清康熙年间,武林高手,时人称为"豹子师傅"。历史传说人物的神圣化是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因其高尚的言行或超凡的力量为族人所神往,族人以此立庙祭祀,寄托某种心愿,寻求某种庇护。如浙西南插花娘传说而形成的神灵"插花娘"。著名的畲家传说人物还有雷海清,雷万春等世俗神灵。

职业性神灵

长期的狩猎生活形成畲家的猎神崇拜。粤东现存"游山仙子","打猎大王"庙宇。闽东畲族猎神有雷万春,"吴三么"等。占主导地位的农耕经济的影响,畲村产生了农神。如广东畲族供奉"田头伯爷","开山伯公"。还有畲家戏班的戏神是雷海清。

神格化的自然物体

畲家自然神中与农耕生活最为密切的是谷神,谷娘,谷仙子,种子仙,稻秧仙,青稻仙,黄稻仙等。另者多是位于畲村附近的巨形或奇形岩石或树木。由于这些物体形象迥异,便敷演出精灵化的传说,并作为神灵供奉。畲家生儿育女常请这些"石母","树神"庇佑,并将自己的子女托付于这些自然神礻氏 ,将子女的名字冠以"石"字或"树"字,如"石贵","石禄","树生","树发"等。

汉族社区渗入的民间俗神

畲汉杂居,畲族受汉宗教文化的影响,畲家供奉灶神,畲村供奉土地神现象普遍存在。如江西畲族惟一供奉土地公,银主公,每家厅堂供奉牌位,是"天地君亲师位"。由于地域的差别,亚文化圈的不同,各地汉族地区渗入畲村的民间俗神也不尽相同。

世俗化的道释诸教尊神

《建德县志5风俗》载,"畲客也信佛,久旱必舁神互祷,谓之接佛。"佛教神灵观世音菩萨供奉于住宅前厅左边神堂佛龛上,浙西南畲族则供奉于楼上大厅的佛座上,粤东畲族则供奉于祠堂内。畲家很少独立营建的佛寺。畲家膜拜的道教神灵有"三清","三官大帝","真武帝"等,畲家将上述诸神一并供奉,畲村没有道观,仅于神堂神龛上或仅设立"感应灵台"供奉于住宅大厅的中堂壁上,并且不以图像显示,仅作文字标识。

鬼魂幽灵

畲村流传厉鬼有五通鬼,天吊鬼、伤亡鬼等。

总之,畲族宗教信仰是以氏族神灵与世俗神灵相结合为崇拜对象的多神崇拜。

畲族巫师是畲族宗教活动的操作者。巫师有法门之别,粤东畲族巫师受法于茅山,茅山为道教名山,位于江苏句容县境,茅山上清派是道教重要派别。闽浙畲族主要受法于闾山。闽浙畲巫认为,他们不仅有闾山之术,还兼得茅山之术,即集闾茅之大成。畲家的祭祀仪式以祭祖活动最为隆重。畲族祭祖有时令祭,醮明祭,迎祖祭,招兵祭,祠堂祭等。

祖先崇拜的形式

闽东畲族崇拜祖先,把"敬祖宗"列为族规条例的首要内容,且相信祖宗有灵,能庇佑福荫子孙,以至将祖先视为保护神,虔加敬奉。长期以来,祭祖是畲族最隆重、最虔诚、最普遍的信仰习俗活动,其祭祖活动可分为家祭、墓祭和祠祭。举行祭祖的时间按有关节日定期举行,或在做醮或修谱时举行。

家祭:是畲民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的祭祖仪式。畲族居住比较分散,加上崇山峻岭阻隔,各村寨的具体祭祀仪式因地而异。一般是逢年过节,每月的初一、十五,分别焚香点烛敬奉祖先。每年的正月十五以及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为祭祖三大节,福鼎畲族改八月十五为十二月十五作为最大畲族祭祖节,另外还有独特的"三月三"染乌米饭祭祀祖先活动。

畲家祭祖仪式

图为畲家祭祖的贡品

祭礼在家中厅堂设案祭供,挂祖图、立祖杖,除始外,也祭祀本姓祖先。家祭代数一般为三代,祭时全家人均要参拜,仪式须由学过祭祖的人主持。按畲族传统习惯,男子年满16岁要举行"做醮"祭祖仪式,又叫"度身"、"学师"。每个畲民都希望通过主持"传师学师"的祭祖仪式,继承先祖的意志和力量,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勇士。学过师的称"红身人",未学过师的叫"白身人",只有"红身人"才有资格主持祭祖。"做醮"多在家中举行,日期由祭师挑选。仪式举行前,家人要从自已同姓同支的"祖祠"挑回"祖担",叫"游祖"。"祖担"就两个竹编的箱子,装着祖图、祖杖、祖簿、香炉、龙角、龙刀、铃钟等物件。把这些东西一一摆在堂屋香桌上。仪式由法师主持,法师用念唱、歌舞方式,叙述始祖学艺的难难历程,唱罢引弟子三拜天地、始祖、本师公(学师前辈),接着参牒,取法名。法师还要传授头冠、衣衫、剑刀、号角、笏板、锣、鼓给弟子,要进行洗坛、置坛、坐坛、传渡、折坛、生筵一系列仪式。通过"做醮"后才有资格主持祭祖礼仪,祭过祖先的男人称"法师"、女的叫"皇母娘"或"西皇母"。女性没有行成丁礼,只要夫家上代有人做过"西皇母"的,自已有子孙就可请"法师"主持祭祖仪式。祭过祖的人,要把取得"法名"、做醮日期写在红布条上,结扎在祖杖上,表明就有身份的人,可主持祭祖活动,作为孝子为父治丧,否则要去请祭过祖的人来(民国后"做醮"祭已不多见)。祭祖时,先进香敬酒,一拜天地,二拜祖先,唱《高皇歌》。畲族家祭是祭祖最常见、普及的一种形式。祭祀频繁,礼仪简单,是畲族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逢年过节、农猎活动、婚嫁喜庆祭祖外,还在每月"三月三"等特定的节日祭祀祖先。

图为畲家祭祖队伍

墓祭:每年清时节,畲族也有上山扫墓习俗,各家各户带上香、酒、纸钱、糕点、猪肉或鸡肉等供品到祖坟前,焚香祭奠,墓祭仪式比较简单,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

祠祭:畲族比较看重祠堂合族祭祀典礼。祠祭分春秋两祭(或一年一祭),礼仪隆重、热烈。祭礼由族长或本族名望最高的人主持。祭日前一天,要整扫祠堂,陈设器皿,洗涤用具,备办牲礼供品。供品备好后,祭日子时,放铳一响,大家做准备。丑时,铳炮一响,每家每户成年男子手捧香烛供品前往祠堂致祭,女性不参祭,只在旁观看,进祠堂门时要半跪蹲行进,将香烛祭品排列供桌上,然后退站两旁。黎明时,开炮三响,祭典正式开始,法师设坛请天神安位,迎祖图、祖杖、族谱入祠,悬图、置杖、开谱,叫请祖安位。这时鼓乐鞭炮齐鸣,由族长领唱《祖源歌》,边歌边跳"祭祖舞",气氛热烈欢快。接着瞻仰祖图,宣读祭文,而后按辈分先后向祖先礼拜。祠祭完毕后,举行隆重的迎祖游行动。迎祖队伍由锣鼓队、彩旗队、龙头队、刀枪队、舞蹈队组成。出游时,锣鼓开道,彩旗招展,一路歌舞、放鞭炮,跳"龙头舞"、"迎祖舞"。其舞蹈中有三步一回头的动作,表示后代对祖先的怀念与崇敬。出游的目的是祈求祖先神灵赐福全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迎祖队伍所经之处,家家户户出门焚香朝拜同,感谢神福降临。大道小道走遍后,迎祖队伍才返回祠堂。有的地方祭祀仪式长达两三天,法师代各户读"疏文"祈福,还要带参祭者跳"独角舞"、"铃刀舞",最后行谢神、送神、封谱之礼。礼毕,各家各户的户主(或代表者)带走自家香烛供品以半跪蹲方式退出,将供品摆在家中祖龛上。接着参祭者聚宴一堂,祭祖仪式才告终止。

修谱祭:俗称封谱,是宗谱编修完竣时的祭祖活动。合族聚会,仪式与大祭同,旧例"封谱"的谱牒,由辈分最低者缄封,由辈分最高者收藏。

显示全文
石屏工艺一绝 流坑古时婚俗 行走南园古村 感受历史文化变迁 寻找“文面女”丹青 从社会风俗的改变看辛亥革命的意义 神堂峪关的传说 传承1600多年的康公庙会冲击“非遗” 改名之争引激辩 湖坪中秋盛装上演民俗活动“装故事” 甘坊解傩 广昌白莲生产技艺与习俗 回族风俗人情 湘西苗族婚俗习俗 千年古傩引客来 抬官桥因此得名 七夕时节去量桥 四合院的石榴熟了 磐安炼火 大院里的重阳节 鬼谷峰和泥儿山的传说 古傩迎客 广东潮汕的婚俗 中国古代为何只有“四大美女”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 思茅民风民俗指南 独龙族风俗 云南瑶族民俗风情 九寨沟人文风俗 庐山红叶 等大与转大 旧时苏州食趣 汇聚141个姓氏13种方言 探访"方言之都"廿八都 辛亥革命时期青岛移风易俗 百年“惜字炉”见证客家人惜文风俗 鸳鸯松的传说 北京秋"色" 和盲艺人一同挽留孝贤艺术 长寿村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