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风俗的改变看辛亥革命的意义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在进行学术研讨和纪念活动时,除开要强调它政治和经济意义外,还要强调它对于社会生活的变革的意义。因为,辛亥革命把移风易俗纳入了革命的框架之中。伴随着这一次巨大的历史变革,社会风俗也随之改变。 所谓风俗,主要是指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作用下,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习惯、爱好、礼仪等的总和。社会风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生活方式的形式表现出来。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风俗革命,移风易俗的变革以相当规模展开。下面,我们从从纪年、服饰、发式、礼节与礼俗等社会风俗的沿革与演变看辛亥革命对近代社会生活改变的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伊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颁布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严禁鸦片通令》、《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等一系列有关移风易俗的文告、法令,充分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革除恶风陋俗的鲜明立场以及通过改革风俗“以培国本”的决心。

1、改元建历 即废除中国传统社会采用的帝王年号纪年,改用世界文明国家通行的公历;为体现民主共和的精神,而且与国际通行历法相一致,南京临时政府公告: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2、剪辫 着满装、蓄发辫是汉人归顺满清专制统治的政府的象征。1645年,满清入关时,颁布法令,汉族男人剔发束辨,国人如有不从,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所以,清代中国男人的头后拖了一条辫子,一直拖了两百多年。这是对汉人情感的严重伤害,也有损国格。1862年,留美幼童薙发蓄辫、长衫马褂、瓜皮缎帽、布鞋布袜,因遭美国人嘲笑。英国传教士则讥笑说辫子像“杀猪尾巴”。武昌起义爆发后,南京政府的“剪辫文”规定,限期20天内剪除净尽,“有不违者违法论”。独立各省把剪辫子作为去旧图新的标志,剪辫浪潮风起云涌。清除发辫后,短发普及,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短发潮流。

3、易服 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礼服、翎顶朝珠在辛亥革命的移风易俗的浪潮冲击下一概束之高阁。人们在选择衣饰时,不再重视体现身份的贵贱,而是以美观、新奇作为取舍标准,更加注重仪容风度及个人情趣,着装古板单调、等级森严的局面,被千变万化、生动活泼的景象所取代,表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为了根除封建服制的束缚,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服装的民族特色,孙中山还创制了一套中西合璧、被誉为“中山装”的新式服装。它的最大优点是实用方便、庄重大方、结构合理、穿着舒适,很快流行开来。孙中山由此被誉为20世纪最大的时装设计师和服饰改革家。此外,作为中西何璧的产物的旗袍出现,洋装也开始流行。人们的服饰选择出现多元化,以致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平民模仿官僚,官僚穿起民服,“妓女效女学生,女学生似妓女”的怪现象。人们力图通过服饰上的多样性和时髦性,来表现自己的独立人格。

4、小脚放了到天足运动 女子缠足,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夫权社会下的产物。缠足陋习始于五代十国。缠足年龄多在女孩五、六岁间,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这七个要诀,大人常以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威胁。 缠足是对中国女子身心的严重摧残,“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即是真实写照。在西方人的眼里,女子的缠足和男子的长辫子构成了荒诞而变态的东方人形象的一部分。19世纪末,倡禁缠足的呼声由个别人的宣传发展成为一种群体意识和群体活动——清末天足运动。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劝禁缠足的法:《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开启了民国年间禁止缠足的先声,天足运动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五四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开放,以娶不缠足的新式女子为妻,成为接受新式教育男子的择偶标准。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女子因为缠足而流泪的历史终结了。丢弃了“三寸金莲”的绣花鞋之后,西方女子的高跟鞋,成了近代时尚女子的新宠。

5、礼节称呼的改变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呼文》的命令,明令废除清朝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式礼节,代之以鞠躬、脱帽、握手之礼;称呼也由过去的大人、老爷,一律改为先生、君;书信落款中的“顿首”、“再拜”及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称谓,均被新式名词所代替。民国初年通常的文明仪式为:脱帽、鞠躬、握手、鼓掌、洋式名片。以此表明人格平等。鞠躬、握手、互递名片等新式礼仪日渐流行。

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国社会风俗的革故鼎新时如是说:“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辛亥时期社会风俗革命是对人的极大解放,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的历史转型, 开始了人的现代化历程。

显示全文
神堂峪关的传说 传承1600多年的康公庙会冲击“非遗” 改名之争引激辩 湖坪中秋盛装上演民俗活动“装故事” 甘坊解傩 广昌白莲生产技艺与习俗 回族风俗人情 湘西苗族婚俗习俗 千年古傩引客来 抬官桥因此得名 七夕时节去量桥 四合院的石榴熟了 磐安炼火 大院里的重阳节 重阳节杂谈 各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各地重阳节 重阳节起源 苗寨斗马 农历传统节日之重阳节 寻找“文面女”丹青 感受历史文化变迁 行走南园古村 流坑古时婚俗 石屏工艺一绝 畲族祭祖仪式 鬼谷峰和泥儿山的传说 古傩迎客 广东潮汕的婚俗 中国古代为何只有“四大美女”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 思茅民风民俗指南 独龙族风俗 云南瑶族民俗风情 九寨沟人文风俗 庐山红叶 等大与转大 旧时苏州食趣 汇聚141个姓氏13种方言 探访"方言之都"廿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