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来历,先来看一个字——“年”。
现在看“年”字,已经看不出它的最初来源。可是“年”在汉字历史上出现得很早,甲骨文里就有了。我们都知道,到目前为止可解读的甲骨文并不多,也就几千个字。可就在这几千个字里,已经有了“年”。那就表明,“年”与汉民族的历史、与先民的生活史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出现在汉民族的文化历史中时间是很早的。
最早的“年”,在甲骨文里,上面是一个“禾”,下面是一个“人”,意思是庄稼成熟了,一个种田的人收割好后背回去。这就表明,“年”最早的意思就是丰收了,然后背着收获的成果回去了。甲骨文出现在殷商时期,这就表明在殷商时期,也就是距今2000多年前,与年相关的东西就出现了。
在最早的时候,过年的“年”的来历,就是为了庆祝劳动收成、庆祝丰收,它跟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紧密相关。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这样一个欢度收获的节日。节日里人们要做的几件事,在我们今天的春节习俗里有保留的,有淡化的,也有完全消除了的。
比如欢庆丰收,一定要感谢上天保佑,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中国最早的过年就是这样,类似于西方感恩节。我国传统的过年,历朝历代都有官祭的风俗,由官方代表整个国家来祭祀,向天神表达感激之情,先人过年,祭祀上天是重要的活动内容。
大家都知道,农耕文明时代有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一块土地你想种出粮食,而且能够丰产,绝不是靠一代人的辛勤劳作能够做到的,需要几代人努力才可能实现。因此在收获季节,既要感谢上天的庇佑之恩,同时也连带着对祖先庇佑之恩的感激。所以过年欢庆的第二项重要内容,就是感谢祖先,于是又有了祭祖。
这是我们所说的关于春节在汉民族地区最早的来源,非常重要的说法。而且,在很早的一部记载汉民族历史的文献《尔雅》以及后来的《说文解字》里都是这样解读的:“年”这个字就是一个农夫背着成熟的五谷回家。所以最初的年节活动所表达的最主要的内容,应该就是祭祀天神、祭奠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