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扁担木打杵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人挑人背,是金沙江沿岸边远地区渊源久远的运输方式,是迄今为止随处可见的令人伤感的风景。在九曲十八弯的古驿道上,在凌空盘旋的古栈桥上,弯弯扁担--挑夫,木打杵--背夫,在早一个世纪遗存的苍凉中演绎着今天的人生故事。

挑夫,习称"挑脚"。挑具有扁担、箩筐、络绳。扁担用坚硬且柔韧的杂木制成,长约4尺、宽约3寸、厚仅寸许,两头弯弯翘起呈弓形。负重时弓形凹面朝上,装货的箩筐以络绳系在扁担高高翘起的两端,业内人士介绍,弯弯扁担"抛肩",走长路不伤人,耐得久。经验之谈,肯定有道理。冷眼旁观,系挂着重物的弯弯扁担如弦弓样放置在挑脚的肩上,挑脚一手握扁担向前一端,一手极为放松地自然摆动,身躯挺拔,步履矫健,扁担随步伐一上一下有节奏地颤动,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美。行数十步,挑脚两手反屈,托住扁担近肩处,一抛,腰身一挫、一闪,百多斤的担子便换到了另一边的肩上。弯弯扁担是挑脚身体的延伸,心灵的默契。成百上千挑脚大规模集运货物的壮观场面在"文革"后已经见不到了,但十数名挑脚结伴而行的情景仍时时可见。挑脚在古驿道上如雁阵样走过,间隔规整的身影,整齐划一的步伐,颤颤悠悠的扁担,特别是换肩时那一抛、一挫、一闪,一行人在同一时点上完成,那动作、那节奏仿佛不是正在负重行走的苦力,更像是在天地的大舞台上表演的古韵悠悠的舞蹈。最让人称奇的还是那弯弯扁担,挑脚与它朝夕厮守、相依为命:负重时"抛肩",不伤皮肉;夜宿或远行时,可充作防卫的武器;家居休闲时,是述说甘苦的朋友。在一些挑脚世家,一根伴陪几代人走过沧桑的弯弯扁担,是家族珍藏的圣物,经几代人的皮肉打磨,血汗浸渍透了,通体迷离斑斓出烁烁闪闪的肉红色蜃气,用手叩击,音韵悠扬如古琴。事实上,这样的扁担不但是挑脚世家的圣物,把它放到任何一家民俗博物馆的展台上,也会令每一位参观者留连忘返,情思绵绵。

背夫,习称"背脚"。背脚的背具有两样:背架子和木打杵。背架子以坚韧的杂木条制作,形状像一架向一侧屈弯的木梯。高约1.4米,宽与肩等,中空部分用麻绳编成网状以护腰背。背负时,货物捆缚在背架的凸面,背架的屈凹面贴身,有两根背带系着于双肩。背脚步量的人生之旅比挑脚更艰难。挑脚行路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撂挑子"歇气,而背脚,只要背架子上身,除非完成一天的行程,否则就几乎找不到卸载的地方和机会,因此,木打杵便成为背脚唯一可以依赖的支撑。木打杵为一"T"形支架,高与腰齐。背夫负重行路必须歇气时,就用打杵支撑住背架,挺胸、伸腰,长长地喘口气,再放肆地 吼几声。"三步一打杵,五步一叫魂"是背夫行路不成文的规矩,那木打杵,能须臾离开吗?挑脚行路多赤裸上身,短裤,草鞋,冬夏无异。背脚行路相对比较雅观,麻布衣裳外罩羊皮褂,大档裤,草鞋,头上戴一顶形若钢盔的毡帽。不论挑脚或背脚,每日行程以30公里为一站,负重50-70公斤。自带干粮,夜晚露宿或借宿于农户。民国时期,有"挑帮"、"背帮",有组织货源、提供担保,也抽收佣金的"揽头"。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由政府组织管理。近些年,政府不再管理,完全属个人行为。这或许正是一种预兆,预兆着挑脚和背脚将成为世纪遗存的必然趋势。

显示全文
布依族的家教 壮族家庭婚姻 云南大理鸡足山朝山会 佤族打歌 傣族民间音乐舞蹈 玉溪花灯 玉溪米线节 易门二月二会戏 共戴马樱花同庆插花节 名目繁多的赕佛与祭佛 招魂与丧葬礼仪 傣族节日 文山壮族 彝族礼仪习俗 香格里拉藏区风情 罗平彝族的“送客菜” 拉祜族民间音乐舞蹈 佤山人头桩 佤族刻木记事 苗族芦笙和芦笙舞 傈僳族节日 纳西族节日 黄厘和黄敢 万人开赶云南“最牛街” 大理“三月街”开幕 大理绕三灵 金秀瑶族村民以传统习俗庆节日 龙胜红衣节 广西瑶族风俗习惯 丰富多彩的百色民族风情 融水苗族风情 壮族民俗概述 水族婚俗礼仪 侗族程阳一带有新媳妇不落夫家的风俗 广西防城港民族风情 广西北海的礼俗及宗教 广西贺州民俗精粹 广西黑衣壮独特的取名习俗 春花节狂抢花炮 融水姑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