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南管戏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早期由大陆传到台湾属于闽南语系的戏剧。包括有「七子戏」、「高甲戏」、「白字戏」三种。

七子戏:台湾的「七子戏」源自于福建泉州的「小梨园」(童伶)和「大梨园」(成人),一般狭义的「南管戏」即指「七子戏」(小梨园)。「梨园戏」为闽南语戏中最古老的剧种,约于康熙三十六年以前传入台湾。

「南管戏」先是被「北管」戏夺走了观众,后因「歌仔戏」的兴起更被冷落,近几十年来,台湾职业的「七子戏」班都已解散,目前仅由一些业余的子弟社团(清唱结社),如台南的「南声社」,鹿港的「聚英社」、「雅正斋」,清水的「清雅乐府」,台北的「闽南乐府」、「汉唐乐府」、「华声南乐社」等,以「清唱」的形式维持活动,这种清唱的形式俗称为「郎君唱」,自戏剧形式的「七子戏」没落以后,清唱结社的「郎君唱」逐为「南管」的代表。

「南管」为台湾的称呼法,又名「弦管」、「南音」、「五音」、「南乐」,流行于福建泉州、台湾、及南洋地区。这种清唱的「南管」今日在国立艺术学院已正式以「乐种」的形式列为课程。高甲戏:又称「九角」、「戈甲」、「交加」,系传自于泉州的剧种。「高甲戏」约形成于清光绪年间,当时因「梨园戏」逐渐没落,便在「梨园戏」的基础上,结合民间武术技艺(宋江戏)及其他的戏曲而产生的新剧种,因本底里是「梨园戏」,因此传到台湾以后,在民间仍以「南管戏」称之。「高甲戏」是大陆的称呼法,在台湾民间艺界并不使用这一名称。目前在台湾尚有活动的职业剧团计有伸港的「新锦珠」、员林的「正新丽园」、三重的「新金英」等,其活动已日渐减少。

显示全文
乐亭大鼓 梅花大鼓 宁波骨木镶嵌 山西五寨面鱼 天津时调 广陵琴派 台湾纸艺—五花八门的纸 南通风筝 南澳渔民过年习俗 中国长春电影节 天津的京剧 樱花艺术节 山东秧歌 京韵大鼓 沈阳大秧歌 涞源民间艺术 下沙大盆菜宴习俗 忠信吊灯习俗 扬州清音 金山农民画 泥人张彩塑 淮调是戏曲园中的奇葩 辽宁省的曲艺 上海小热昏 快要失传的竹板书 扬州木偶戏 泉州提线木偶戏 东北二人转 福建沙县肩膀戏 东北大秧歌 版画之乡 台湾民间戏剧 保定书话艺术 苏丹人婚礼 朝鲜人的婚礼习俗 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福州民间丧葬习俗 吉尔吉斯斯坦的丧葬习俗 巴厘岛人的奇异风俗 委内瑞拉饮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