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桥
已有371年历史的永安桥是全国唯一一座用龙头和龙尾装饰的石桥,清朝四代皇帝从桥上经过并留下诗句,蕴含着巨大地文化价值。
10月18日上午,小编在于洪区马三家子乡永安村的永安桥上走了几个来回,不由得被这座精美的古石桥深深吸引。在桥东头,立着一块石碑,其正面刻写着:“宽温仁圣皇帝敕建永安石桥”几个大字。据载,永安石桥建于清太宗崇德六年(1641年),是沈阳现存较完整的一座石拱桥。令人惊奇的是,在全国著名的43座名桥中,用龙头和龙尾装饰大桥的至今也仅有沈阳永安桥这一座,颇为罕见。
著名民俗学、文史学专家刘振超对小编说:“永安桥可称为沈阳第一桥,清朝四代皇帝从此桥上经过,并留了诗句,永安桥在历史上就是盛京著名的景区,还保留下来了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可以说,它是沈阳的一个文化宝贝,很有挖掘价值。”
清朝入关的重要通道
刘振超介绍说,永安桥在清朝历史上留有浓重的一笔。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战略目标直指明朝政权。于是在沈阳以西,“命旗丁修除叠道,两侧挖成壕沟以浚水,挖出的土即迭于道路之上以垫平,另在路面之外植树以护路。叠道宽可三丈,长一百二十里。”从此,这条大道便可从沈阳直达辽河。当途经蒲河时,因那时蒲河汛期水流湍急,于是临时搭建了可供兵马行走的便桥。
永利闸是明弘治十七年(1504)建在蒲河上的一座水闸。据《奉天通志》载,清崇德六年(1641)皇太极下令,在永利闸的原址,利用该闸的石材,修建一座大石桥,即永安桥。
刘振超表示,永安桥在清初是一座很重要的桥梁,也是清朝各代帝王东巡的必经之路。清朝入关后,先后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几位皇帝东巡路经了永安桥。而雍正皇帝在他登上宝座的前一年,即康熙六十年(1721),以雍亲王的身份来到盛京。历代皇帝东巡过此桥时,多赋诗抒怀。其中,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时,曾在永安桥题诗一首:“夹路风法宿雨消,十年曾此驻龙镳。春风城阙知非远,几处轻寒变柳条。”
造型艺术的特别之处
小编在现场看到,永安桥做工很精致,它全长37米,宽14.5米,桥两侧各立19根栏柱,上有狮子等石雕,柱间石栏板也都是精美的石雕艺术品。整个石桥建筑结构坚固,造型壮观,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风格。
专家们认为,永安桥最独特的地方,是在桥身拱券两侧外沿雕有“二龙戏珠”浮雕,桥北面雕有“二龙探首”,桥南面雕有“双龙翘尾”。这对石龙头朝北迎着水流,而尾部则朝南顺着水,不管水流多么湍急,它都会将水分开,使水均匀地分成三股从券洞中流出,像两条活生生的白龙,在翻腾的水中游动,呈现“二龙驮桥”的宏伟气势。这种设计科学、造型创意独特的桥梁,在中国古代桥梁建造史上独一无二。
永安桥是一处文化新亮点
刘振超对永安桥的历史很有研究,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因为永安桥在清代康熙年间的“留都十六景”中,就是其中的“永安秋水”一景,此后的“盛京八景”中又有“御路神桥”一景。还有,清代锡伯族勇士奉诏西迁新疆戍边,也是经过这里出发的。除了皇帝,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为永安桥留下不少诗篇,再加上流传民间的大量神话故事等文化元素,因此,完全可以在永安桥前建设一个诗廊,或是一个综合文化景区,将这些文化元素都充分展示出来。
小编从于洪区文体局了解到,该区已在论证,将在永安桥东一直通往蒲河的“大御道”上建清文化旅游一条街,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关注沈阳的这处文化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