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神秘感的景颇族竹筒取火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李勒丁老人特意换上了庄重的服装准备取火取火时,双手必须用力来回摩擦不停,直至取出火种为止,切不可中途停止,否则将前功尽弃。竹筒取火成功了选择合适的竹筒是取火成败的关键德宏景颇族的竹筒取火,可以认定为钻木取火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时至今日,景颇族的竹筒取火依然充满了神秘。李勒丁:竹筒取火“古董级”人物

70岁的景颇族老人李勒丁,是德宏州芒市西山乡跌撒村村民。说起六七岁第一次亲眼目睹取火的经历,一切仿佛还历历在目。

当时家里的房子被火烧了。按照景颇族习惯,如村寨里有人家的房屋遭火灾,就要在被烧过的宅基上举行送恶火的仪式。

李勒丁的记忆是,先要及时请董萨(景颇语,即“祭司”)驱火灾鬼,念咒语威胁火从哪里出来就回到哪里去。念的时候,还要说“绕胖”(景颇语音译,意为“快走”)。同时,在火灾废墟置一芭蕉杆做的碗,碗要放在水边。碗内要放马刀(景颇语音译,意为“大头鱼”)、宝奇(景颇语音译,意为“螃蟹”),放在水上漂着。

董萨念过祭词后,要让鱼和螃蟹随水冲走。此时,由一男子扮成雌鬼。准备好现场编制的竹箩,垫上新鲜的竹叶,选上烧后越大越好的炭头,烧坏的衣服、裤子残骸放在背上的竹箩里。男子背着竹箩冲在前面快跑,后面五六个勇士撵着他走。他们手里拿着弹弓、刀、棍棒。用弹弓打的打,用刀砍的砍,用棍棒戳的戳,一路穷追猛杀。边跑边喊,“阿涅啰(景颇语音译,意为“不烧了”),衣服阿涅啰”。

一直跑到芒市大河的坝子才停下。然后,将竹箩里所有东西都抛入河里,每个人都要将身体洗得干干净净才能回来。

景颇族人民认为,这样便能将恶火赶到深谷或水塘里去了。赶走恶火回来后,重新取火,就是再举行迎请善火仪式。

棕绒——棕树身上生长的一种极细的棕色绒毛 取一半竹片在其中间放入混合过的棕绒和竹绒屑景颇族人把火种保存在火塘里李勒丁老人的侄儿子李崩用在村边的深山里寻找适合取火的野竹子现场表演逼真还原远古场景或许你难以相信,在一场专门为我们进行的表演中,34岁的李退作和他的同名人合力才取火成功。“我曾经和不是同名的人取火,真的没有成功过。”

取火并不如想象中容易。而现场的“竹筒取火”表演,客观逼真地还原了一个远古的场景……

材料:竹子、棕绒(棕树身上生长的一种极细的棕色绒毛)、竹绒屑(用刀在竹竿表面刮出极细的竹屑)。

李勒丁将竹子从上到下用刀均匀地一剖为二,取一半在其中间放入混合过的棕绒和竹绒屑。棕绒和竹绒屑要干燥的。再将另一半合盖在上面,使之如未用刀剖时之状。然后在放入棕绒和竹绒屑的部位开一小口,小口不能开穿,应开至将穿而又未穿之时最佳。

李勒丁的侄子李崩用将已准备好的一片长约80厘米、宽约7~8厘米的竹片(竹片的一侧应似刀刃状),一端顶在小腹部,一端顶在门坎或坚硬的地面上,竹片刃口向上。李崩用双手抓紧放有棕绒和竹绒屑的竹筒两端,将开过的小口对准竹片刃口,用力快速地来回摩擦。约3分钟后,在开有小口的地方开始散发出火的味道。

显然,取火不是那么顺利。5分钟以后磨出一个小洞。7分钟后,火还是没有点着,换了一根竹片继续摩擦。20分钟后,依然没有点着。

李崩用累得大汗淋漓,再无力气摩擦,火却依然没有点着。

李腊汤说,我们祖先留下一个传说,不同名字的两人一起点火,是点不着的。

李勒丁的另一个侄子李退作上场,和他同时摩擦的是同名同姓的村民。20秒后,闻到火的味道;一分钟后,火竟然点着了。

从这次表演来看,李勒丁已经成了副手,他的后辈能够独立完成这种取火方式了。

李勒丁另一个侄子李勒腊说,他的伯父在竹筒取火这项技艺上,快成为“古董级”人物了。“作为后辈,我们也希望50年后,有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寻访到跌撒村,我们几兄弟能再次聚拢进行一场表演。”李勒腊说,他相信这项技艺他们不会忘记。

显示全文
延安的窑洞 湘西芙蓉镇·土家族毛古斯文化节 藏历新年年货五颜六色 景颇族的“万人之舞” 达斡尔人的"剪春"风俗 去"长寿之乡"文登悟"寿道" 三月三花炮节 侗族健儿抢花炮 华锐藏族特色婚俗后继乏人 需要加大传承力度 最早压岁钱出现在汉代 本来是避邪物 元宵节的灯是本百科全书 密云山里的"九曲黄河阵灯会" 庄子村的传统造纸术 老北京孩子的养蚕习俗 "吃春"习俗 甘肃陇南文县石鸡坝村民间琵琶艺术 从远古走来的湛江傩舞 "洗澡"的文化烙印 奇特的摸秋习俗 中秋偷菜不算偷 客家女出嫁坐“摸栏”的风俗 壮乡三月三花街 蒙古族青年娶亲的全过程 壮族“七月香”戏水节 马六甲与娘惹文化 户撒宝刀“打天下” 令人神往的藏族风情 中缅怒族与傈僳族的分化与交融 草原人家的除夕夜 连山壮瑶"炸火狮" 侗家山寨传天籁 去苗寨看斗牛 三月三小牯藏节 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太行山千年民间舞蹈霸王鞭 蒙古族人如何挑选猎狗 蒙古族女孩走向独立的开端 蒙古族日常生活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