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歌”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茶歌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荈”,就都是指茶。

《茶歌》是根据我国南方广大采茶地区的音乐素材编写而成,歌颂赞美了大自然风光及采茶姑娘欢乐的劳动场景。在众多葫芦丝独奏曲中它是一首曲风明亮、旋律优美,尤其有着代表我国南方风格的丰富曲调,让人耳目一新。

引子部分乐曲采用流畅的长音、单倚音、复倚音、较长的连音技巧,需要有良好的气息来演奏。表达对大自然风光及一片片风景秀丽的茶山赞颂,使乐曲呈现出浓浓的江南乡土气息。接着慢板用优美如歌、动听的旋律赞美抒发了采茶姑娘对生活、对大自然美景的美好向往。此段技艺不太难,但演奏要做到悠扬、圆润,而后通过打开副管随着长音、滑音、颤音的出现,开掘出了乐曲的主题思想,把它化为更强的心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强化了乐曲的整体性,深化了歌唱的表现性,突出了可听性,使音乐语言简朴、情调俗而不粗、俗中透雅。

中板部分,用稍快激动欢快的波音和颤音技巧表现了采茶姑娘劳动竞赛的场面及喜悦的场景,关闭副管后采用了更加激动的强音吹奏,特别重点强调长连音要做到快、清晰,演奏者要应用灵活的手法,扎实的基本功及双吐技巧把乐曲再次推向高潮。

整个曲子引子部分曲调优美,中板部分旋律欢快,扣人心弦,深深感染着听众,令人耳目一新。

结尾部分,再次打开副管,采用滑音、连音的演奏技巧表现采茶姑娘载歌载舞,结束一天欢快的劳动。特别采用民乐中的“花舌”技巧,把乐曲发挥到极至,对葫芦丝演奏和作曲方面,可谓是一种突破和创新,从视觉、听觉效果上,让人们从欢快激烈的感情中重新回到安静。那丰收喜悦的心清和优美如歌的旋律,仿若把人们带进了茶的深处,流连忘返。

茶歌的来源,一是由诗为歌,也即由文人的作品而变成民间歌词的。茶歌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茶歌的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

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各省的方志中,都有不少茶歌的记载。这些茶歌,开始未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孕育产生出了专门的“采茶调”,以至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当然,采茶调变成民歌的一种格调后,其歌唱的内容,就不一定限于茶事或与茶事有关的范围了。

在中国有不少的以茶为主题的和与茶相关的歌曲,如《采茶歌》 、《请茶歌》、《茶山小调》等等。从茶歌的历史上来看,茶歌大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文艺形式,并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所以茶 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现代出现得一些以茶为内容的流行歌曲,则大都是以茶为引子或衬托来表达某种情调或情谊。

介绍两首茶歌:

《龙井谣》

龙井龙井,

多少有名。

问问种茶人,

多数是客民。

儿子在嘉兴,

祖宗在绍兴。

茅屋蹲蹲,

蕃薯啃啃。

你看有名勿有名?

《武夷山茶歌》

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中的歌: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显示全文
千古伤情话沈园 咏春拳技法 古老神秘的牛头崇拜 茶马古道上的雅安藏茶 孙膑拳的风格特点 龙坑古牌坊 小镇中的古乐章 西溪楼啖煨笋 布朗族的口头文学 苏轼的饮酒情结 汉代的交谊舞 “坛”与“庙”的不同 醉八仙拳 藏族的灶与灶神 长江第一湾 自然界的奇观 二郎拳一代宗师 牧民重要的家当 纳西古乐 苏轼饮食美学 湖北传统美食 朝鲜族优美传说 武林人士道贺 武术大师张邦元收徒 大运河畔皂林驿 唐宋饮茶法 蛇为什么被称为“小龙” 万事不离茶 驿馆古道总关情 拉弦乐器马骨胡 老北京的风味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剃龙头” 水族“水家布” 苗乡宴席礼节多 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 民国武术家卫笑堂 沙漠中的生命之河 土家婚俗中的“过礼” 斗茶与分茶 国乐一代宗师刘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