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婚嫁习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当阳婚俗,历经变革。清朝至民国,男女婚配,大都迷信“良缘夙缔,佳偶天成”,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说媒到成婚,有一套完整的礼节:

说 亲 男方以厚礼请媒人到女家说亲事。 .

问 名 女方父母承诺后,媒人询问女方生庚八字。

纳 吉 将男女双方的生庚八字弄清后,到庙里抽签或请算命先生推算吉凶,吉者称“纳吉”,也叫“合八字”。

纳八字 纳吉后,由女方父母同意,将女儿八字由媒人送到男家。

过 门 纳八字后,男女双方父母第一次来往。

求 肯 男方请女方商量结婚日期。

辞 年 准备结婚的当年年关,男家备厚礼送到女家,也称“填庚报期”。

完 礼 结婚前男家向女家送去彩礼。

陪十兄弟 俗称“陪号席”。婚礼前一天,以童男九人陪新郎的宴席。

陪十姊妹 婚礼前一天,女家以九个姑娘陪新娘的宴席。

上 头 婚礼前一天的中午,待嫁女面朝“喜神”方向,用细线绞去脸上汗毛,俗称“扯脸”,梳发为髻,戴勒插花,装扮一新。

迎 亲 新郎带领乐队、花轿及迎亲队伍,来到女家,先拜岳家祖宗及岳父岳母,然后发亲;新娘卜花轿,由哥嫂弟妹相送,向男家而去。一路鼓乐鞭炮声,十分热闹。

拦车马 花轿进男家大门前略停,由“礼生”带新郎、乐师接轿。新郎向轿烧香纸;礼生念祷词:“诸神回避转轿升堂”,向轿顶投撒五谷,茶叶; 乐师鸣金开道,鼓乐鞭炮迎接花轿入堂。

行大礼 即“拜堂”。又称“拜天地”。堂屋左右各站一个礼生,新郎、新娘由人陪至堂上,礼生发话:“堂下新郎、新娘于历代宗祖之神位前就位。行庙见礼,一鞠躬一一二鞠躬——三鞠躬”,此时乐师皆随礼生话音以唢呐应落。随后拜父母,拜亲戚朋友。新郎新娘入洞房。

回 门 婚礼的第三天,新郎伴新娘回娘家。

住对月 婚后—个月, 娘家接姑娘回家小住。

嫁 妆 一般有抽屉桌,双衣柜,衣架、镜台,大柜、方桌、茶几、木椅,木盆,火盆,脸盆等。

1950年,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随后颁发《婚姻登记办法》。当阳建立了完善的婚姻登记制度。封建包办婚姻从此废除。男女自由恋爱成婚,依法履行结婚登记手续,勤俭办婚事。公职人员的婚礼,多在会议室以茶话会形式举办。居民及乡村青年成婚,则邀亲朋好友聚餐,撒糖果放鞭炮,热闹一番。70年代末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部分青年中,某些旧习俗有回升现象。与现代物质文明结合,形成了婚聘高彩礼,婚礼高档次,仿照旧习俗,追求洋消费的趋势。摩托车、小客车、小轿车、面包车组成的迎亲队伍代替了昔日的花轿迎亲;亲朋好友、同事乡邻凑份子,吃喜宴代替了过去的“陪十兄弟”、“陪十姊妹”;一般都以配齐组合家具、彩电、冰箱、音响设备为成婚前提条件,少者耗费几千元,多者上万元,以致父母双亲债台高筑。然而,在有志青年中则时兴“集体婚礼”,即几对青年相约同时成婚,不受礼不请客,不动用公车招摇过市,择节日佳期,以茶话会、交谊舞会等同乐形式举办婚礼。

显示全文
崇阳提琴戏 宜昌土家族风情 郧县民俗风情 浠水的丧葬习俗 中秋节吃新之俗 浠水人的生育习俗 咸阳民间刺绣 东路花鼓戏 阳独特的民俗 武汉民俗节庆活动 湖北孝感保新娘贞操 古铜镜之乡 孝感风俗-生育 陪十弟兄 土家结婚风俗“抢床” 长阳土家风俗割“绊根草” 土家新婚三天无大小 长阳南曲 兴山结婚习俗 鄂东北手艺人 发歌节劳的田间文艺形式薅草锣鼓 荆楚人家的饮食习俗 通山山鼓 当阳关公崇拜习俗 玩 采 莲 船 秭归龙舟竞渡 古朴诙谐的地花鼓 浠水的春节习俗 神农文化 荆州刺绣 房县节庆习俗 中国武汉国际旅游节 菜籽坪城堡 洪湖汉绣 大悟开脸风俗 大悟生育风俗 民间剪纸 土家族婚俗 陪十姊妹 异样的光彩 山江苗家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