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热衷游戏,大概是人类的天性,不论男女,不分长幼,都能够在游戏中寻到一颗童心、一份轻松快乐,寻到真善美。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赵书:“满族是个渔猎民族,他的游艺项目特别多,我们现在掌握的有一百多个,游艺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它既是娱乐,又是健身,又是一种对抗。”
满族女孩爱玩这种叫“嘎拉哈”的游戏,也就是“抓拐”。拐,通常是取猪、羊或是鹿等动物身上比较小的关节骨,满族女孩把它抓来抛去,可以锻炼手的灵巧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后来这一游戏在汉族女孩中也开展得非常普遍。在室外,满族女孩也有她们钟爱的游戏——雪地走,俗称“走百病”。
赵书:“为什么叫‘雪地走’呢?她做了许多针线活,比如说,旗袍要十八镶,她的旗头绢花做得非常大,鞋绣得非常美,到冬天呢?雪特别厚,又希望人们能看到她的绣花鞋,就在鞋下面加了一个花盆底,垫起来在雪上走,既不脏鞋又能看到鞋的漂亮的绣花,一方面表现的绣功,第二表现她的体态,第三表现她的体力,走起来要走百病,还要竞赛,看谁先走到村子里有棵神树,在咱们北京是要摸到城门的门钉子,谁先摸到,谁一年就吉祥如意,能走掉百病,这是满族的女人显示自己的存在,显示自己能力的一个大好机会。”
男孩子们更是有的可玩,这种游戏叫“斗拐”,也叫“单人布库”,“布库”是满语摔跤的意思,既是体力的对抗,又是友谊的交流;人多了也好办,一人背起另一个人,与另一组开展对抗,俗称骑马打仗,满族的孩子们管这叫“双人布库”;还有三人一组的玩法叫“三人布库”。
赵书:“这样表现满族人是一个很团结,很团结一起战斗的民族,所以形成了有一个人的活动,两人的活动,三人的活动。渔猎民族就离不开水,比如说,冬天结了冰了,就有‘跑冰鞋’,就有‘冰车’……”
从茫茫林海间找块木头削个陀螺,在冰面上舞动着鞭子,把陀螺抽得飞转起来,是一种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玩法。“老鹰捉小鸡”,这种游戏您大概不陌生,从幼儿园可以玩到小学甚至中学,孰不知这也是满族人发明的游戏。
这种游戏叫“跑马城”,参与者手挽手分列两排,相向而立,人数相等。攻城的一方如果冲开了守方的队列,即可将守方的一个人俘获带回到自己一方成为攻方队员,然后再由守方进攻,最后以人数多少论胜负。这既可以锻炼儿童的勇猛无畏,增强体质,又可以体验到古代战场上交战双方喊阵的场面。
赵书:“满族是个游牧民族,他有很重要的生产内容叫采珍珠,满族采的珍珠叫‘东珠’,满语叫‘尼楚荷’。有一种游戏叫采珍珠,一共分三个区,第一个中心区叫水区,水区就是采珍珠的人互相在夺这个珍珠;第二个区叫蛤蚌区,拿着蛤蜊蚌挡着他不让他把这个珍珠往外扔出去;第三个区叫威呼区,‘威呼’是满语‘船’的意思。上面有一个人拿一个网子,又叫抄子,扔出来之后,来躲过蛤蜊蚌,抄到球,每抄到一个球得一分。”
珍珠球这个源自满族人早期渔猎生活的游戏开展起来器材简单、场地随意、有攻有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经过满族人民的挖掘、整理,如今它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一个正式比赛项目,在全国得到推广。
赵书:“满族的游艺这么丰富,而且还在发展,充满了生命力,说明三个问题:第一个满族拥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带来了渔猎文化,所以她的游艺内容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强的渔猎民族的特色;第二呢,就是她善于向汉族学习,满族和汉族是融合最好的,民族融合是个进步,理应尊重,正因为她向汉族学习,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游艺内容;第三个是它还在发展,现在她把她过去游艺不断地加工整理,跟现代体育相结合形成了像珍珠球、像蹴球,已经成为全国各民族人民都能够接受的体育项目,在全国得到推广,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的财富。”
丰富多彩的满族民风民俗是一幅墨酣笔畅的民族风情画,在这幅洋洋洒洒的画卷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的纯朴憨厚、聪明与睿智,更领略到了满族民俗文化的魅力与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