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祭灶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每当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有些地方的腊月二十四日,便是祭灶神的日子,即俗称的“小年”,预示着“除夕”将近,“春节”在即。

震耳的鞭炮声里,“祭灶”从晚饭前开始。合家尚未围餐就座,先将饭菜盛入小碟,丰盛人家尚添些糕点,水果摆在灶神夫妇一成不变的神位前,举家叩头膜拜一番,口中无节制地祷告:“求老灶爷爷(奶奶)上西天好话多讲,保佑一家人丁兴旺,岁岁平安,富贵满堂......给你多上几柱好香等等”。

的确,整个晚上不再听到亵渎神灵和不礼貌、不道德的脏话,似乎一年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将在一晚上化为乌有。那些惯于咀咒的人突然吃起斋来。

嗣后,在爆竹的硝烟弥漫中揭下灶神的漏版像,以火焚之,乞求的絮叨也随着燎绕的余烟冲天而去。

传说这天正是灶神应召赴西天聚会的日子,苦守灶门,油熏火烤,涂满周身火星味的灶神荫福不浅,乐在凌宵阙的一个角落远睹了玉帝、玉母的尊荣,虽无缘瑶池净身却早已洁身自焚,落得一眼亲睐。

同于心计的恩怨怨和人世间纨绔轻浮的浪荡及临时抱佛脚的甜言密语统统缄默存腹。

焉知,从善亦善,趋恶则恶,善恶非苟同而合,终将因果有报。

俟到除夕更深,约莫子时已过,守岁的人们又挑起“狗尾巴撅”小鞭炮,噼噼叭叭地接起灶来,灶神又回到他应有的守灶察情位置,接受着从初一到十五的供奉,吃腻的饺子、汤圆换了一茬又一茬。

于今,抱佛脚的存在,贴灶神已不太时兴,印制和兜售灶神象者仍藏头露尾于街市小巷,那些老实巴巴,尤其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却热乎乎的请上几张。“祭灶”也久久地传了下来。

然而,千百年来,灶神并没有给纯朴善良乃至积恶盈惯的人们赐福和造罪,还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给人民群众解决温饱,捧向“小康”。是党的富民政策、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给大地涂上一层新绿。辐射出万紫千红的春光。

显示全文
为何“站着喝酒不算数” 宿州民俗 毫州送花 歙县年节 荤年素年 灵璧民风民俗 “三人不喝酒”的说处 生活风俗之宴席 二月二的规矩 歙县抢亲 歙县风俗节 宣城集居与散居 滁州民间民俗文化 安徽荤年素年 裕固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奇特的珞巴族风俗 萨噶达瓦节 藏族酒文化酒歌酒俗 拉萨萨噶达娃节 西藏藏戏 潘集民间习俗龙头节 九华山腊八粥 无为生活习俗 生活风俗之建房 生活风俗之住宅 正月十六走太平 六安风土人情 安徽黄山节令习俗 神奇的板龙 歙县礼俗 庐江民间传说 拉七姑娘 淳朴多礼砀山人 砀山饮酒排座次 上九庙会 宣城行业习俗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 土产风俗之工业 生活风俗之丧葬 砀山丧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