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地区摆手舞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而得名。土家族过“赶年”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舍巴日“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摆手舞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它表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战争、神话传说等内容。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明清。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大鼓,鸣大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长达数万行,气势雄浑壮阔,动人心魄,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摆手舞与西兰卡普(土花铺盖)并称为土家族艺术之花。

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土家人跳摆手舞讲究时辰、场地和规模。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的时间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踢踏摆手,翩翩进退,成双成对,节奏鲜明生动。

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土家族的大摆手活动非常热闹,在土司时期就被文人形容为:"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湖南龙山马蹄寨的大摆手活动历史悠久,规模庞大,远近驰名,辐射面广,上至鄂西、川东,下至永顺、保靖、大庸、桑植,热衷于摆手活动的土家人,以及客商小贩、杂技艺人等界时纷至沓来,多达数万人,遂成为湘、鄂、川、黔边境文化、经济交流的民族盛会。

大摆手是在摆手堂中举行的。摆手堂正中央,供奉着八部大王及其夫人"帕帕"的神像。摆手堂大坪中间立一根高二十四米的旗杆,上面的两面龙旗迎风招展,旗杆顶端的一只白鹤振翅欲飞。 大摆手活动按三年两摆的传统习俗,于正月初九至十一日举行。界时,各寨依姓氏或族房组成摆手"排",每"排"为一支摆手队伍,各"排"人数不等,均设有摆手队、祭祀队、旗队、乐队、披甲队、炮仗队。

小摆手,是土家族居住区普遍盛行的一种文化习俗活动,流行于酉水流域。过去,凡百户之乡,皆建有摆手堂,有的还建有排楼、戏台等。来凤舍米湖、大河等地现有摆手堂遗迹。舞时,男女齐集摆手堂前的土坝,击鼓鸣锣摆手。其特点是摆同边手,躬腰屈膝,以身体的扭动带动手的甩动。表演内容为“拖野鸡尾巴”、“跳蛤蟆”、“木鹰闪翅”、“犀牛望月”等狩猎动作和“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苞谷”、“薅草”、“插秧”、“割谷”、“织布”等生产生活动作。

显示全文
铜梁龙灯 重庆祭神节庆活 土家族“竹玲球” 重庆民俗土家婚嫁 重庆民风风俗 重庆民俗川剧 丰都庙会的缘由 吉林市朝鲜族风俗 朝鲜族简介 长白山国际旅游节 镇赉县那达慕 满族风俗 蒙古民族的节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禁忌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家庭节日 延边服饰习俗 延边寒食节习俗 延边端午节吃打糕 长春电影节 四平娱乐活动 重庆风俗 重庆土家族的过年和赶年习俗 重庆南川金佛山区婚育异俗 重庆开县初九登山节 重庆黔江婚恋习俗 重庆酉阳民族服饰介绍 重庆方言隐语 重庆巴南少女裸浴风俗 重庆酉阳将举办“中国土家摆手舞欢乐文化节” 重庆孩子的养育习俗 重庆节日风俗介绍 重庆生育习俗 重庆土家摆手舞 土家人吊脚楼 重庆的土家风情 丰都人的禁忌 鬼城生产习俗 鬼城丧葬习俗 重庆小吃糖关刀 巴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