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调侃”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侃与老北京的相声不同,话语的喻体往往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自然界里的生物,而是政治术语。所以北京流传民间的政治笑话也最多。多年前《北京晚报》曾刊登讽刺公款吃喝的顺口溜:"广东菜不但干部爱吃,群众也爱吃。广东菜最容易吃,真正吃好就不容易了。要把广东菜当作新观念来吃,……"这明显是套用某人语气。

有侃便有听,两者相辅相成,从"侃大山"可以看出北京人普遍的政治热情。政治是北京生活的盐,哪儿都少不了它。最最突出的是王朔的小说。难以想象,若没有"人民群众"、"阶级敌人"、"反动标语"、"忆苦思甜"之类的反讽和隐喻,王朔的名字是否也会那么响亮。

侃在北京绝对是一种能力,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曾几何时,京城媒体上频频亮相的剧目都是侃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剧里剧外都侃的演员,哪怕丑,也星光灿烂。

显示全文
雍和宫六世班禅大师纪念日〔农历十一月一日〕 雍和宫关公磨刀日〔农历五月十三日〕 雍和宫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妙峰山庙会 妙峰山花会 密云蝴蝶会 踏青赏花节 金秋采摘节 南宫文化节 北京中华民族园节庆 北京韩村河民俗节庆活动 北京人的口头禅-练 看十渡人咋结婚 五显财神庙会 北京人的穿着 北京庙会节令 北京的异国风味 “银街” 曲艺杂技 过年禁忌 打人女城管“不想活”能否被谅解 庸常的社会里学会“找自己” 村委会“公示避孕方式”很无耻 畸形教育让未来失去希望和底线 元芳还能怎么看 陈光标吃剩饭值得叫好 给群众办好事为什么反遭群众置疑 犯颜直谏比歌功颂德强千百倍 好书“死活读不下去” 集体焦虑孕育着中国的社会危机 学生“最难就业季”难在何处 参与者应少点功利心 选秀节目想办好 我们从“PX事件”中该学到什么 煽动围堵不适宜 店大欺客惹反感 李双江之子涉嫌轮奸被刑拘谁之过 莫言热背后是纯文学遇冷 汉字会因为拼音化而消亡吗 “黑苹果”是怎么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