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的蒙古族风情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齐齐哈尔地区的蒙古族世居嫩江流域,是一个淳朴、剽悍、善良、吃苦耐劳的民族。生活习惯颇有独到之处。

建国后,蒙古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蒙古族人民自豪地唱起“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

“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之意,历来是蒙族的盛大节日。而今,逐渐演绎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除“三勇绝技”(骑马、射箭、摔跤)外,还增添了电影放映、体育表演等项目。大会的饮食文化也很有特色。“手把肉”是首菜,即把整羊煮熟,用大盘端上桌。在大块地品尝手把肉的同时,烈酒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族人民诚心城意地用烈酒招待客人,男女老少随着马头琴声,翩翩起舞,到处是欢乐祥和的场面。

敖包,又称“封堆”,最早是大草原辨别道路和交界的标志。敖包始见于清代,逐渐演变为民间祭祀山神、路神等活动的场所。每逢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敖包活动。摔跤、射箭,尤其以赛马夺羊最为热闹。剽悍的骑手相互追逐,人欢马叫,争抢一只羔羊。抢到羊又最先到达目的地,就是胜者。夜幕降临,月挂中天。男女老少围着篝火跳起“罕伯舞”。一曲优美的《敖包相会》唱出心声……

蒙古包又称穹庐、毡包。半农半牧地区采用固定式,放牧区采用移动式。二者外形都是圆形尖顶,以柳条、泥土为覆盖物,也有用毛毡围盖的。底部(哈那)以若干细木棍和毛皮绳相连结,成为圆形围墙。―上部(乌尼)是用长达2.3米,直径为数厘米粗的椽木与中间的“套脑”,结成伞骨形穹顶。“套脑”即天窗,用于进光、透气、出烟。门高约1.17米,宽约0.83米,分板门、毡帘两种

显示全文
街津口“乌日贡”节 佳木斯锡伯族主要禁忌 佳木斯鄂温克族主要禁忌 牡丹江满族风情 齐齐哈尔观鹤节 北极村夏至节 哈尔滨喝啤酒习俗 满族市井习俗 七台河岁时节令 双鸭山锡伯族信仰 齐齐哈尔的满族风情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牡丹江少数民俗风情 哈尔滨的风俗 杜蒙草原风情 哈尔滨冰灯游园会 杜尔伯特蒙古族婚礼 佳木斯锡柯尔克孜族主要禁忌 齐齐哈尔的达斡尔族风情 哈尔滨野游习俗 牡丹江满族婚礼习俗 黑龙江齐齐哈尔满族风俗 齐齐哈尔风俗和迷信 哈尔滨冰灯 黑河市朝鲜族生产习俗 祭神节庆活动 阿勒泰民俗风情活动“姑娘追” 阿勒泰巴罗提节 喀什维吾尔族人居住习俗 赛里木湖那达慕大会 新疆人的出生礼 阿勒泰图瓦人娱乐活动 布尔津达瓦孜民俗 布尔津回族—“花儿” 焉耆饮食习俗 焉耆割礼习俗 木垒哈萨克摔跤 阿勒泰那吾热孜节 塔塔尔族生活习俗 维吾尔族的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