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皂林驿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皂林驿站,是京杭大运河流经(浙江省嘉兴市)桐乡的一个驿站,桐乡城向为水陆通衢,驿铺之设甚早。唐朝初年,设石门驿(今石门镇),后废,宋置皂林驿(今龙翔街道皂林村)。元有马驿、水驿之分,皂林水驿有船30只,船户300户。明设皂林驿丞一员,船8只,水夫80名,馆夫12名。宣德五年(1430年),分属桐乡县。嘉靖十二年(1533年),移设崇德县南门外,仍名皂林驿。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添置腰站于皂林,设官马30匹,马夫20名,二十年撤。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裁皂林驿丞,驿务归县管理。民国元年(1912年),裁撤驿站。

历史上的皂林曾历经多次大规模战火,早在春秋战国时,皂林是吴越两国古战场,兵戎相见,百姓流离失所,一片荒芜。元明两朝,皂林战事不绝,特别是徐达与张士诚于皂林一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而后倭寇侵扰,最激烈的一次,是嘉靖年间浙江总督胡宗宪麾下参将宗礼也战死于皂林驿塘路上。

驿舍不仅为送往迎来的场所,也是文人墨客会集的地方。在浩瀚如烟的文史中寻觅,却发现有关皂林驿的诗作却并不多,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明朝贝琼留下的那首《皂林驿》:“朝发白水村,夕次皂林驿。水腥无饮马,林黑有归翮。昔时兵交地,白骨如山积。万灶今已夷,风亭换新饰,居人尚星散,父老悲故迹。团团山月夜,夜逐南徒客。”战乱中的皂林,景色一片凄凉,诗人贝琼见此情景,不由哀怨愁绝,遂提笔写下了这首黯然伤神的《皂林驿》诗。

贝琼(1315~1379),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初名阙,字廷臣)。曾祖名粫,宋理宗时(1225-1264),由苏州徙崇德(今属桐乡市),筑宅语儿溪上,遂为崇德人。贝琼少年时极颖悟,生性坦率.不修边幅而笃志好学,博通经史百家。贝琼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朱彝尊说他“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一卷、《清江贝先生集》四十卷。明初至清末五百多年中,在桐乡、崇德二县文士中,公认其文才为第一。

元、明二代嘉兴府因兵事频繁,造成了皂林驿的败落。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扬州人季舜有出任嘉兴府同知,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禄支持重建了皂林驿。在他参与编撰的《康熙府志》卷十八中所写的《石门县重建皂林驿碑记》中称:“地方之难治,夫未尝施晷刻之功,而徒以难治诿,予疑其既久矣。观于邑而亦有可解免者,天下之事在人为之耶!”意思是说:只要你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百姓是会拥护的,地方上的事一定能办成的,这是《石门县重建皂林驿碑记》的主题思想,至今尚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如今的皂林早已是今非昔比,气象万新,依然是浙北水陆交通之要冲。千百年来,这个大运河畔小小的村坊,见证了乌云笼罩,生灵涂炭的岁月,历经沧桑,终于迎来了繁荣昌盛的好时光。

当我站在西双桥上,极目远望,但见宽阔的运河上波光粼粼,舟楫不绝,两岸整齐划一的石坝逶迤而去,岸边的秋花,正如火如荼的盛开着,在粲然的的阳光下,茂盛的桑林、沉甸甸的稻穗以及随风而动的芦苇,构成了一幅恬淡祥和的水乡秋景图。

显示全文
武术大师张邦元收徒 武林人士道贺 朝鲜族优美传说 湖北传统美食 浅谈“茶歌” 千古伤情话沈园 咏春拳技法 古老神秘的牛头崇拜 茶马古道上的雅安藏茶 孙膑拳的风格特点 龙坑古牌坊 小镇中的古乐章 西溪楼啖煨笋 布朗族的口头文学 苏轼的饮酒情结 汉代的交谊舞 “坛”与“庙”的不同 醉八仙拳 藏族的灶与灶神 长江第一湾 唐宋饮茶法 蛇为什么被称为“小龙” 万事不离茶 驿馆古道总关情 拉弦乐器马骨胡 老北京的风味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剃龙头” 水族“水家布” 苗乡宴席礼节多 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 民国武术家卫笑堂 沙漠中的生命之河 土家婚俗中的“过礼” 斗茶与分茶 国乐一代宗师刘天华 市井美食之风韵 羌族的酒俗 柳琴的演奏特点 一脚踏三省 古人如何给汉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