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灯彩鲤鱼灯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江西省吉安县是闻名省内外的民间灯彩艺术之乡。流传于该县固江镇棚下村的“鲤鱼灯”是最优秀的、真正原生态的民间灯彩之一。

固江镇棚下村位于吉安县县城西北角22公里处。南依赣江支流泸水河,北距固江圩镇约二、三百米。村民系200多年前从赣南而来的移民,以打渔、撑船、作洲(种旱地)为生。“鲤鱼灯”随他们从赣南传入,传承延续至今,并有较大的发展、创新。

历史上,“鲤鱼灯”以其精美的艺术,吸引着广大群众,为维系泸水河沿岸从赣南移民而来的各个“棚下村”人之间的友好亲情关系以及促进与当地人之间的交往并最终实现双方的融合等,作出过积极有益的贡献。

“鲤鱼灯”有极高的历史、科研、文化、艺术价值。

“鲤鱼灯”的起源以及部分表演花节与不少民间神话、传说、典故等有关。她与远古时代的图腾“鱼舞”之间是否存在渊源关系,至今还是一个谜,有待人们去深入研究、考证。

建国以后,“鲤鱼灯”屡登艺术舞台的大雅之堂,荣获过包括华东地区一等奖、江西省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五十年代还曾赴京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彭真等亲切接见。军委、铁道部文工团学演了“鲤鱼灯”,出访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参加过诸如文天祥纪念馆开馆典礼、井冈山经贸洽谈会等大小宣传、展示、促销类活动,大受民众欢迎,其影响遍及海内外,堪称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代表作。

据传,鲤鱼灯起源于赣南地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后来,兴国移民迁居到吉安县固江棚下村,将鲤鱼灯也带到了棚下,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工发展,演变成了吉安鲤鱼灯。

鲤鱼灯组成表演的,是1只外表庄严、昂扬,内心十分慈爱的鳌鱼,9只活泼灵敏的金丝鲤鱼和1只天真、淘气的小虾。它们亲密地团结在一起,互相咬着尾巴前进,为的是要到达幸福美好的境地——龙门。在前进征途中,它们有时迷失方向,有时遇上敌人乌贼的侵犯,但在鳌鱼的带领下,它们敢于拼搏,一往无前,终于在漆黑的夜晚走向了光明。动作结构有16个花节:鳌鱼进场、鲤鱼出洞、单拆篾塔、双拆篾塔、斜拆篾塔、双斜拆篾塔、三盏球、漂带、上水翻潭、劈柴、寻食、跳龙门、穿龙门、积塔、团龙、咬尾。鲤鱼灯的主题思想积极向上,艺术形象生动优美,抓住水的特性和鱼、虾的生活特征,非常细腻地创编了绚丽多姿的舞蹈动作:时而来回游动,时而上下翻滚;一会儿是嬉戏虾鱼,一会儿鱼跃虾腾,构成了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把生活真实和艺术创造融为一体,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鳌鱼、鲤鱼、虾的制作:以竹篾为主要材料,编扎好外形框架,以前用皮纸糊壳,内点蜡烛,现在改用纱布蒙壳,通体层层迭迭贴上片片鱼鳞,内装电池、灯泡照明。形体小巧,头尾活动。舞时,舞灯人穿青色衣服,用脚尖走碎步,观众只见鲤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似鲤鱼又不拘泥于鲤鱼,以神胜形。同时伴以民间唢呐曲牌和打击乐,气氛十分红火热烈。

50年代和60年代,吉安县固江鲤鱼灯曾参加过全省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多次获奖;周恩来总理曾接见过演员。当时的中央文工团还将鲤鱼灯带到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1984年,在华东六省一市舞蹈节上,经江西省歌舞团移植的鲤鱼灯又获一等奖。

显示全文
萍乡春节习俗 南昌民俗茶馆聚会 铜鼓狩猎习俗 广昌孟戏-戏曲声腔的“活化石” 抚州礼仪 广昌特色节庆 萍乡端午节的小吃 泰和虾蚣灯表演 婺源岁时习俗 大余民俗风情 铜鼓民谣 婺源古文化 抚州客家民风习俗 吉安节庆活动 庐山热闹的风俗民情 南昌端午节吃茶蛋 中国龙虎山文化旅游节 九江咬春习俗 婺源傩舞 吉安民俗节庆活动道情 婺源地戏 景德镇方言 景德镇市 高安斗牛 南昌军乐节 萍乡民俗文化 九江春牛 婺 源 人 的 生 辰 习 俗 井冈山客籍居民出嫁当天不吃饭 井冈山民间礼仪 土籍居民建新房的礼仪 萍乡中秋节小吃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国际陶瓷节 赣南的客家女人生活习俗 礼仪待客的习俗 遂川方言 瑞昌嫁娶习俗 赣南吃蛋习俗 吉安节庆活动彩莲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