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苗家女人身上的美丽世界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大同”令人垂涎,而大同进程中势必失去的种种大不同,似乎更值得贪恋。正如我们对特色民族文化的态度,越是日渐消弭,越是念念不忘。

网络搜索“ 世界大同”,百度百科像模像样地罗列出如下信息:时值信息经济一体化时代,全球大同大体可行下列步骤:知识大同,网络大同,通信大同,语言大同,文化大同,经济大同,政治大同,军事大同,法律大同,综合大同。敬请网友合力互动,今生来世共促大同!

苗家

听起来各种美好,一展人类社会的终极蓝图。但理想主义者们却依然改不了一贯纠结不清的坏习惯:“大同”自然令人垂涎,而大同进程中势必失去的种种大不同,似乎更值得贪恋。正如我们对那些特色民族文化的态度,越是日渐消弭,越是念念不忘。

在中国,贵州省是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而大部分苗族,尤其是城市周边的苗乡,生活习惯多半早已汉化,青年人穿着世界相同的时装走出大山,成为这一代民族同化大势的当事者,留下寥寥可见的民族元素,十有八九不过是旅游景区的表演项目。“文明社会”的背包客揣着一肚子观花心态来到苗乡,看到的人跟自己差不多,看到的景跟自己家差不多,嘴上习惯抱怨,心里其实明白没什么道理:你住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享受抽水马桶,凭什么别人非要坚持每天早上从吱吱咯咯的吊脚楼里爬起来倒夜壶?

苗族儿童的服装就是成人衣服的微型版本,他们穿着长及膝盖的百褶裙,裙子中间装饰着十字绣刺绣和贴花。

达到“大同”仍然遥不可及,失去“大不同”却是分分钟的事儿。风风火的新世界总是坚守传统的最大障碍,人们逐渐习惯用更简单的方法享受更大的便利,那些需要大量的耐心去维系的传统习俗只好日益衰落。好在,凡事都有更通融的方案,大同中并非没有存异的可能。

苗族民谚说:“无银无花,不成姑娘。”如同汉人喜欢买土地,蒙古人喜欢买牛羊,苗人但凡有了点钱,势必要拿来买穿戴—花团锦簇的刺绣,华贵张扬的银饰。即使对今天的苗族姑娘来说,可以去到任何地方,可以嫁给各种男人,但若没有一身像样的、苗家传统的穿戴,婚礼仍然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简直就没法结婚!而苗家姑娘的盛装,便是这个民族数千年积攒下来的、最精华的“不同”。

有银,有花,图腾绣衣裳。留住此“不同”,善莫大焉。

苗族银饰有盛装与便装之分。

传统苗家 穿在身上的家当

如果他们有文字,漫长的历史可以汇成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但现在,这一切都被他们绘在图腾之中,穿在了身上,戴在了头上。

中国西南部山高壤薄,地处偏僻,与简单清苦生活形成极大反差的是,生活其中的苗族保存着一种奢侈的“ 礼服”习俗。他们以自纺麻线为底,加用蚕丝、漂白的青红土羊毛线,花费数十道复杂工序,织成精致无比的衣服,再配以奢华繁复的银饰,只等节日来临,完美亮相。凡提及有关苗族服饰的种种特性及内涵时, 我们的视角重点关注的,正是此种苗族盛装。

苗族姑娘

在传统苗家人字典里,家当就是穿戴在身上的一切。每一个节日就意味着一场盛装游行,有的地方把过节称为亮家当,意味着人们把平日省吃俭用攒下的所有家产都变成了服饰,穿在了身上。姑娘们利用这个机会仔细比较每个人身上的着装,哪家姑娘花样绣得最好,哪家姑娘银饰戴得最多,胜出的姑娘不仅自己偷着笑,母亲也会觉得争足了面子。当然,此种交流互动、取长补短的家产秀,也成为推动苗族盛装不断完善的动力。苗家人把对生活的全部激情,转化为对制作服饰的热爱,汹涌而绵长。

图腾:部落徽记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文化多半靠口头文学和图腾艺术得以呈现。而图腾艺术主要体现于苗族的纺织品图案中。苗族爷爷对苗族孙子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时,都是对着衣服上的图案指点江山。

描摹的纹样朴实生动,多变化。

今天,学者普遍认为,苗族先民从东部的平原水乡,到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西南腹地,经历了数次大规模迁徙。时至今天,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就文化多样性、多层次性及差异性而言,苗族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散落各地、飘泊无定的民族,绣在服饰上的图腾便如同特有符号,从统一根系上发展出不同支脉,成为识别民族与部落的徽记。

传统女人在辛勤劳作

苗族叙事性服饰图案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甚至与时俱进、愈发丰富,可谓达到以服饰记录历史的高度,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它们包括缅怀祖先的创世图案、祭祀图案和记载先民悲壮历史的战争迁徙图案。在黔东南苗族服饰里,大量使用着“蝴蝶妈妈”、“姜央射日月”、“天地”、“黄河”等主题图案,显示了苗族部落历史的发展轨迹。

苗族刺绣的技法非常丰富,有平绣、挑花、堆绣、锁绣等。

纺织和刺绣:与女性相关的价值体系

土屋低矮,女主人坐在织布机前,为纬线,棉为经线,手上的梭子左右穿梭;男人们下地收玉米;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姑娘们坐在门口飞针走线—这是十几年前一个普通苗寨最常见的生活场景。在这里, 女人身上绚丽的衣裙,全靠自己一经一纬织出来,一针一线绣出来。

显示全文
“八仙”习俗 六代乐舞 “中国名小吃之乡”大理巍山将举办彝族祭祖节暨小吃节 “二月二”源于“龙崇拜” 寓意幸福期盼 新疆抓饭的美丽传说 傈僳族捕蜂之谜 潮州人的诞生礼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及礼仪 唐僧师徒曾藏身南靖 为全国发现的第一座此类庙宇 探寻千古僰人之谜 苗王庙里供奉的是谁 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民居 福建一寺庙现一宋朝年间母猪墓 历任住持均来扫墓 婚宴礼仪文化 泼水节的神话来历 云南风俗 元宵节为何要吃汤圆 戏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意大利蒙扎市庆祝“世界诗歌日” “断指”的习俗 湖南服饰习俗 市民呼吁保护骑楼文化 中山路21幢骑楼遭商家毁容 广东畲族妇女的凤凰装 信阳服饰习俗 各国交易习俗介绍 在美国感受打招呼 与客人共乘电梯所要注意的礼仪 广东清明美食习俗 看古人怎样“驱邪” 端午曾被认为是“恶日” 海南七彩乡味“头盘菜” 冬至后的“消寒节” 蒙古族食俗 古代的拔牙习俗古代的拔牙习俗 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 冯骥才解读正宗“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