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清明节这天,需要人们祭祖添墓;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春节贴春联、吃团圆饭等。整体而言,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中凝结着古代人民的文化、思想、智慧与生活习惯。
中元节放河灯原因
中元节放河灯的原因,可归结于超度亡灵、怀念祖先、祈求平安与吉祥这三个方面,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体现。放水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纸质木座。人们在中元夜将河灯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的中元节,老百姓都要在河中放灯以求平安和吉祥。而实际上从农历六月开始,一直到中秋节期间,人们都爱放河灯。超度亡灵,思念故人 相传在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在这里建立水师营,古称船厂。当时技术落后,捞木造船死伤的人很多,造成人心不稳。船厂老板为收买、笼络人心,在当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请僧人到江边做法的事,为死的者超的度。于是以后每年的中元节,家里有故去亲人的,就到江边放河灯。灯上写着死难者的名字,灯里点上蜡烛,随波流去,表达思念之情同时,也希望亲人的灵魂能帮助自己度过困境。
放河灯的起源
具有多种意义的放河灯习俗,源于南北朝时代梁武帝时期,当时就是僧人为了超度亡灵,会在放生池中放河灯。后成为人们表达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的美好习俗。
河灯的发展过程
河灯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等的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它具有不同的代表意义。比如在原始社会,火便是照亮一切黑暗的等,而火是万物之源;在过去,人们驾舟出海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