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参加科举的举子都叫举人,秀才则是科举考试的一个科目,和进士、明经一样。
在唐朝秀才科的声望是高于进士科,又因为秀才科所定的标准高,录取的人数少,人们都畏而不敢求试,所以在唐代科举史上,秀才科的施行时间并不长,科举取士主要还是通过进士科与明经科。但是在开元、天宝以后,凡称作秀才的,一般都是进士科,或泛指读书人。
傅璇琮先生《唐代科举与文学》中有介绍。唐代科举应试者有两个来源,由学馆就是官学荐送的称作生徒,由州县荐送的叫乡贡。跟后来明清两代的科举也有相同点,就是举子都要经过选拔才能参加礼部的考试,不论在中央的馆学还是地方州县怀牒自列的俊秀之士。唐代的科举考试自由多了,没有后代的那么严格,所以秀才与举人大都是泛指,不是经过一级级考试才能获得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