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四大传统美食介绍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中伏吃什么传统食物

1、吃面

北京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吃碗热汤面,身上发汗,可以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 面条有多种做法,我们常吃的包括:汤面,捞面,炒面,焖面等各种做法。

2、吃鸭肉

在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需适当补充营养。在南昌民间,就有“头伏吃鸡二伏吃鸭”的传统,《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四季之中,鸭肉适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鸭子喝鸭汤,可清热滋阴。

3、吃鸡和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旧时一到三伏,富贵人家要“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而手头紧张的穷人却是“头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气温高,人体易出汗,体力消耗也大,吃些肉食,能够补充体力,挺过这段难熬的日子,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养胃生津、清热利湿的作用,还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肿止疼,清热解毒。

4、喝茶

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旧时民间一直有以热茶解暑的传统,现代科学也证明喝热茶、温茶比凉茶更为解暑。伏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传始于南宋,盛于清朝,但确切年代无法查考。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末饮用,有清凉祛暑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伏茶的两大作用为清暑热,化暑湿。所以,伏茶的配方也应根据每年气候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推荐的伏茶配方为:银花10克,竹叶10克,夏枯草15克,荷叶10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为一帖药量,因为不是治疗用,仅作为代茶饮用,可分为2-3人一天的服用量。火旺湿盛、咽喉肿痛、大便淤结、舌红苔黄腻的人,可经常饮用伏茶。但胃口不好、饭后腹胀的市民及孕妇、小儿脾胃虚弱、老人消化功能衰退者,就不能随便喝伏茶。另外,过夜的伏茶最好不要喝了。

中伏为什么吃面?

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其他由来典故:

《世说新语》里讲,何晏“美姿仪,面至白”,以至于魏明帝曹叡以为他擦了粉。这位皇帝为了试探何晏是不是擦了粉,在伏天请他吃“热汤饼”。所谓热汤饼,就是滚热的面条,大热天吃热面,何晏不免满头大汗,顾不得形象,聊起红色的衣袖擦脸,脸色显得更白了。

不过,关于伏天吃面条的民俗,可能要到东晋灭亡之后的南朝。

在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也就是说,农历六月伏天要吃面条,能辟邪。

按照中国古人的看法,五月是一个坏月份,多阴雨,衣物谷子容易霉烂、作物也容易遭受虫害。所以,五月诸事都不吉利,是为“恶月”。为了躲避这个倒霉的月份,人们在这个时段琢磨出很多忌讳,不宜晒东西、不宜盖房子、不宜造船、不宜搬家、不宜结婚……

而到了六月入伏,天气好转,这些事都可以开始干了。为了去除恶月的倒霉气,就要有个仪式。恰好,这时候麦子刚刚收获,就吃个面条吧。

显示全文
有关夏至日的谚语农谚大全 夏至文案发朋友圈 小暑诗句古诗大全 立夏吃乌米饭的传说 立夏吃乌米饭有什么好处 小满节气象征着什么 入伏代表着什么 三伏贴可以祛湿吗 三伏贴祛湿贴哪里 小满节气习俗盘点 有关小满的风俗活动 春分天气的特点 春分的气象特点是什么 立春的前世今生 小满养生要点原则 小满节气养生5要点3原则 立春以后天气还冷吗 养生注意事项 打小人很灵的口诀 三伏天养生说说文案发朋友圈 立春农事活动之田间管理安排 三伏贴禁忌人群有哪些 大暑和处暑哪个更热 三伏天必须知道的常识 三伏天养生小知识 立春节气习俗风俗吃什么养生食谱 每年芒种是哪一天 入伏天气炎热注意什么 入伏了天气炎热吗 春分节气有什么风俗活动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几个节气 什么叫小暑 大暑节气有什么讲究 春季养生防病注意事项 小满节气三候是什么含义 夏季小暑节气7大养生原则须知 立春这天要干什么 立春简介简短 头伏从哪个节气开始 三伏天的头伏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