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拳演练
白鹤拳是在清朝初年顺治年间(1644~1662年)由少林拳师方种的女儿方七娘所创,七娘一日在寺中织布,见一只白鹤飞宿在梁间,昂首振翮,舞脚弄翼,姿态奇妙,心甚异之。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鹤闪跳而过;又以纬尺掷之,复被白鹤展翼弹落;俄而奋腾凌空,冲入霄汉而去。于是七娘感悟之馀,精研不辍,揣摩衍化,乃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之中。她几经推敲,创出别具一格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称为“鹤法”。当时永春民间流传许多拳种,在此后发展过程中,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融汇一体。太祖中有白鹤拳的技巧,白鹤拳中有太祖的套路,这两拳种又杂有达尊、罗汉、行者的拳法,在理论和练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点的技术体系,因为这些人的籍贯多在永春,故也将此拳称为“永春拳”,永春白鹤拳师俗称“永春师”。
白鹤拳弟子不仅精于武艺,还崇尚武德,制定了大量“四善”、“十秉”等条规,是中华武术中较早规范武德的拳种。白鹤拳的弟子皆练就识本草、通脉理、精穴道、善医伤的本领,代代相传秘方奇效,还把长期总结的一些中医知识用于救死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