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人的“赶巴札”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巴札,是维吾尔族语“集市”的意思。每个星期五是维吾尔族穆斯林的礼拜日,维吾尔族的男女老少趁这个日子上街赶集,就叫赶巴札。

在清代,民国年间,巴音郭楞的维吾尔族人赶巴札,农村的人们往往很早就起床了,有的人赤脚往城里赶,他们背上一双长筒皮靴子,皮靴是黑色或棕色的,长及膝盖处,式样非常漂亮,一般的农牧民舍不得穿,许多打着赤脚度过一生,只有赶巴札时,到巴札郊外时才穿上自己的靴子,来显示他们应有的尊严。一直到五六十代年,都可以看到背着靴,赤着脚走在路上的维吾尔人。

较为殷实的维吾尔族人,骑着小毛驴赶巴札,毛驴背上无鞍,只有1块毛毡或小褥子搭在驴背上,1个男人或者1个妇女带着1个孩子骑在驴背上,“得尔驾”的喊着,有时还飞出一串维吾尔族小调,俏皮而欢乐地向巴札奔去。

比较富裕的维吾尔族人赶巴札,1家人坐上毛驴车,毛驴车比一般的马车小,敞式无棚,平时运粮、运柴、运肥、载重量 250公斤左右,赶巴札时,一家五六口人全坐上,快驴加鞭,琴歌人唱向巴札奔去,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套着毛驴车赶巴札的并不显见。

到了90年代后,大部分维吾尔族农牧民都是骑着自行车赶巴札,较为殷实的一小半维吾尔族人往往是开着手扶拖拉机或骑着摩托车,带着家人赶巴札。有不少的维吾尔族人,已经买上小轿车赶巴札,当然你也会时常碰到个别贫困户走路赶巴札的。

赶巴札是维吾尔族人一个古老而美好的习俗,远在一千余年前,维吾尔人就喜爱赶巴札,由于他们的母语有简洁的特点,学起其它民族语言来,快而准确,大部分人会汉语、蒙古语、哈萨克语,有“三个舌头,四个舌头”之称,他们在巴札上,做翻译,当经纪人,或者经商叫卖,起到了各民族融合交流的作用,自古就有“丝绸之路上的交际大师”的美誉。

显示全文
畲族牛歇节 仡佬族的节庆活动 鄂温克族的节日 塔吉克族重礼节 纪念爱情的节日 白族蝴蝶会 大暑日水上项目人气最旺 清明节食文化 彝族节庆 高山族奇异婚俗 贵州瑶族的“盘王节” 西藏群众欢庆“仙女节” 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 鹿寨县中渡镇举办民俗文化节 冰爽傣家泼水节 传统的白马歌会 腌腊肉腊八蒜 有关于中秋节的藏头诗4首 景颇族目瑙纵歌 苗族踩山节 黔西南州布依族节日 达斡尔族的节日 景颇族的节日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及放假安排 “最浪漫的婚礼”有奖投票活动 哈萨克族纳吾鲁孜节 阴历大年初十讲述“石头节”的传说 乌日贡节 松花江的传说 鄂伦春的“赞达仁” 鄂伦春族服饰 朝鲜族民俗风情 鸡西民俗风情介绍 赫哲族独特的鱼服 佳木斯民风民俗介绍 伊春鄂伦春族 赫哲族的生食习俗 天池与七仙女 满族民族工艺 冬吃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