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建制沿革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一)哈密沿革

哈密地区现辖一市两县即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和伊吾县。共设7个镇,哈密市管的雅满苏、七角井镇、二堡镇、星星峡镇;玻璃亏的县城镇和博尔恙吉镇;伊吾县辖的伊吾镇。全区工有31个乡,170个村。境内中央和自治区的驻哈单位有:吐哈油田生活基地、三道岭哈密煤业总公司、哈密铁路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新疆钢铁公司雅满苏矿业公司、伊吾军马场等。全地区有28个民族,49.21万人口,其中哈密市38.87万多,巴里坤县8.60万,伊吾县1.74万。哈密市有城镇人口20多万人,18万农业人口,其城镇人口比重占总人口53%,是新疆地州中县级市之冠,接近城市化的人口指标。在哈密地区的总人口中汉族占69%,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5.4万人,占总人口的31%(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虽然由于天上阻隔,射山北两县的环境特点与山南迥然不同,但历史上却大都置于同意的一个军事或行政单元而管辖,所以哈密地区三个县市的密切联系有其根源,地跨南北疆的特殊位置早就形成。

东汉开始哈密称伊吾(取掉尾部“卢”字),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窦固、班超的“蒲类大捷”后与匈奴的争夺伊吾之战以胜利而告终,在伊吾(今四堡)东汉专设了宜禾都尉,131年顺帝又设吾司马专驻伊吾主持军事和屯垦。

三国和魏晋时代,哈密仍称伊吾,仍置宜禾都校尉,327年伊吾被划为敦煌的一个县,这是西域最早实行军县制的地方。

南北朝时,西凉残部唐契、唐和兄弟二人和外甥李宝率2000余众,历尽艰辛从武威逃来和伊吾依附与柔然,柔然命唐契为伊吾王20年,伊吾被柔然统治73年。

唐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取经途经哈密停留十几天,当时仍称伊吾,佛教很兴盛,寺院中多为内地僧人。伊吾为一小王国,次年该为西一州。

公元710年一州组建“伊吾军”,718年移驻甘露州(大河唐城)屯垦戌边。

(二)巴里坤沿革

巴里坤历史悠久,六七千年就有人类活动,从南湾、兰州湾子的出土文物证明了3000多年前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很高。公元前3世纪,先秦时,匈奴人就在这里活动。西汉时把里坤湖东的蒲类国及湖西北的蒲类后国,就是东汉的蒲类,东且弥;湖西的移支北塔山一带是卑陆国所在,它和吉木萨尔等车师前后部合称“车师六国”(实际同为车师大族的不同部落)。其中奇台以东的四国就是蒲类大族。“蒲类”因湖得名,据林梅村研究,“蒲类当是吐火罗语东部方言(水、湖)的汉语音译”,以这个周围长满香蒲草(毛蜡)的大海子为中心,东到松树塘西到奇台,北到三塘湖和北塔山,都是蒲类大族的范围。两汉300多年来,汉朝和匈奴贵族争夺西域的大战几乎都发生在蒲类湖边,如东汉的5次“蒲类大战”。

西汉宣帝于本始二年(前72年)派赵充国为蒲类将军联合乌孙击匈奴与蒲类海边。其后蒲类受西域都护府管辖,不久又沦为匈奴地。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第四批阿勒泰哈萨克牧民200余户迁入镇西境内,在此之前1883年首次迁入30户;1887年第二批迁入200余户;1890年第三批迁入200户;1913年第五批迁入塔城、阿勒泰来的哈萨克共1000户。

(三)伊吾县建置

现伊吾县原为清朝册封哈密回王玉素甫的管辖领地,此后大批维吾尔人由南疆和哈密一带迁入成为回王农奴。1929年金树仁政府决定成立伊吾县,其名有纪念哈密古代历史名称之意。1935年9月16日盛世才政府设立“伊吾设政局”,把山北6区正式从哈密县划出,1943年国民党中央政府接管新疆,伊吾正式改为县,建县从此开始。

显示全文
布尔津回族粮食节 布尔津哈回族人婚礼节日 沙漠边缘的罗布人 哈萨克族礼仪 新疆人的见面礼 克拉玛依古尔邦节 维吾尔人的“托包克”游戏 阿勒泰高空走绳 哈密维吾尔族农民画剪纸艺术 布尔津乌孜别克族民俗 阿勒泰图瓦人禁忌 阿勒泰哈萨克族婚俗 新疆图瓦人节日 吐鲁番葡萄节 博尔塔拉宰牲节 克拉玛依市水节 维吾尔族摇床上的喜事 布尔津饮食习俗 布尔津乌孜别克—“讨休钱”与“搬新娘” 布尔津乌孜别克—生育奇俗 达斡尔人的丧葬 撒拉族的节日和禁忌 玉树藏族的风俗禁忌 青海藏族丧葬仪式 海东民俗娱乐 果洛欠木 果洛游戏舞 青海藏族概况 土族波波会 青海民俗风情 青海撒拉族民俗 青海蒙古族育儿习俗 果洛卓舞 老爷山花儿会 土族回族鸡蛋会 宁夏回族服饰和音乐 宁夏回族婚礼 宁夏回族渊源 回族语言 银川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