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地方戏曲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凤阳花鼓戏:是“凤阳三花”(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之一,因起源于凤阳县长淮卫,故又称“卫调花鼓戏”。

清代中叶,长淮卫一带盛行一种在山歌、号子的基础上形成的曲调,常被作为花鼓灯文场中的主要曲调来演唱,后来,艺人们吸收泗州戏与外来剧种的营养,根据说唱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表演,逐渐向戏剧演变,至光绪年间,形成花鼓戏。

民国初期,凤阳花鼓戏进入全盛期,许多知名艺人如陈广仁、李西、乔成、顾怀功等,活跃于沿淮一带的农村舞台,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吴汉杀妻》、《东回龙》、《西回龙》、《大隔帘》、《小隔帘》等70多出。花鼓戏伴奏只有锣鼓,没有弦乐,其中的三大件(锣、鼓、钹)必不可少,演奏为4至6人,大多由演员兼任,讲究锣跟人,人跟锣,互为帮衬。

凤阳花鼓戏是“以唱为玩”的业余性质,解放前,演员皆为男性(女角由男性反串),唱腔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建国后,凤阳县人民政府曾两次抢救该剧种,先后两次成立凤阳花鼓戏剧团,并吸收女演员参加演出,他们将“凤阳三花”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创作出凤阳花鼓《全家乐》,国家领导人董必武观看后给予很大鼓励,由于没有经济收入,1960年,凤阳花鼓戏剧团又被撤销。如今,花鼓戏所存曲调,仅供音乐工作者作创作素材。

显示全文
安徽生产风俗 步行与代步风俗 集居与散居 寿庆仪式 开门七事 徽戏戏台 安徽地方语言 淮北相山庙会 鄂温克民俗婚丧习俗 鄂尔多斯的民俗 包头婚礼旧俗 鄂温克瑟宾节 蒙古族禁忌 鄂伦春族的民俗 蒙古族节日 鄂温克族生活习俗 蒙古族献礼 蒙古族待客与做客 达翰尔族的习俗 蒙古族概况和旅游禁忌 徽州宅居习俗 演戏风俗 张贴门神 淮南豆腐文化节 徽州人的节令习俗 衣冠礼教 妇女饰物 建房与上梁习俗 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 九华山的庙会 生儿育女习俗 安徽黄山茶道文化习俗 兰亭书法节 五泄观瀑节 安昌腊月风情节 菊韵淡雅凌寒怒放 黄岩民俗信仰 嘉兴粽子节 嘉兴南湖船文化节 平湖西瓜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