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的。歙县多牌坊,这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发源、影响有着渊远流长的关系。以儒学思想为精神世界主要内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条件成为他们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主要动力。歙县人少小离乡背井,外出经商,足迹遍天涯。出门少则三年五载,多则数十载,为了高堂双亲有人照应,行前一般都要先完婚。在外经商,若不能发迹,则羞见家乡父老。商人发迹了,钱财显赫,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盛,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盛况,其财力左右国家经济命脉达三百余年之久。朝庭对徽商当然刮目相看,恩宠有加,徽商于是进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发展轨道。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黄山市现存的明清两代的牌坊甚多。著名的如歙县棠樾牌坊群、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歙县县城的许国石坊等等。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规定:祭天天先祭灵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后移置于孔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人们认为汉代祭祀灵星,是为了祈求丰年,与孔庙无关。又见改灵星为棂星。宋(南宋)元年以后,尤其是明清,这种建筑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也不仅用于祭天、祀孔,还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等,于是灵星门不仅一变成为棂星门,而且再变为牌坊。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

显示全文
建房与上梁习俗 妇女饰物 衣冠礼教 徽州人的节令习俗 淮南豆腐文化节 张贴门神 演戏风俗 徽州宅居习俗 滁州地方戏曲 安徽生产风俗 步行与代步风俗 集居与散居 寿庆仪式 开门七事 徽戏戏台 安徽地方语言 淮北相山庙会 鄂温克民俗婚丧习俗 鄂尔多斯的民俗 包头婚礼旧俗 九华山的庙会 生儿育女习俗 安徽黄山茶道文化习俗 兰亭书法节 五泄观瀑节 安昌腊月风情节 菊韵淡雅凌寒怒放 黄岩民俗信仰 嘉兴粽子节 嘉兴南湖船文化节 平湖西瓜灯节 鱼祭活动 舟山船拳 嘉兴手工业风俗 菇民习俗 宁波国际服装节 浙江柯岩风景区民俗活动简介 国际钱江观潮节 祭奠床神 日常生活的蚕桑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