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饮食习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柏、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鼓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大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针、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 一绝 。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冰糖住豆腐、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熏黄的生猪肉皮和半熟五花肉切丝,加萝卜丝、绿豆芽、芜妻和佐料凉拌)、毛驴场锅、汽锅饭、大理饵丝、喜州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民间宴会,职业厨师制作的勺 八大碗 、 四盘五碗 宴席,菜式更为丰富。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 斋筵香 (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

白族婚宴习惯用 喜州土八碗 ,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盛又不奢侈。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 汲新水 。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扭时长辈上坐,晚辈侍奉。火把节之夜,岳父不能留女婿在家过节。

白族的特色饮食:

砂锅鱼与砂锅豆腐:将火腿片、嫩鸡块、冬菇、蛋卷、腊干片、豆腐、玉兰片、肉圆等按比例与弓鱼(或鲤鱼)放入砂锅内,放好调料,文火炖制则成。若把主料鱼换成豆腐和少量卷心菜,则成砂锅豆腐。

乳扇:是著名特产。做法是用羊奶放在锅中,点上酸水(或明矾),使之呈半固态,用筷子挑起来,晒干即成乳扇,可生食,也可煎煮。

猪肝鲜 将猪肝切碎,拌上盐、辣椒、酒、芝麻、八角、草果等,密封在陶罐里,可存放1年。可蒸食,也可做调味品。

吹肝:将完整的鲜猪肝吹足气后,放点盐,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食用时,将猪肝切片,放入香油、醋、辣椒、葱、香菜。凉拌即可。

生皮:将猪宰杀后,用火烧烤去毛,使皮烤成金黄色,肉得半生不熟,切成肉片或肉丝,佐以葱、姜、醋、蒜泥等调料可吃了。生皮是旧时年节的宴客菜肴。

小白糖:又称叮叮糖,是春节期间的儿童食品。是用玉为小麦为原料做成的麦芽糖。因做时反复拉制糖料,其色极佳,又香又甜。

炖梅与雕梅都是以苦梅为原料。烛梅是将苦梅浸入陶罐微久加温1至2日,煮至其色黝黑,味道酸香可口时即成;雕梅是将苦梅雕成梅花形,入酒中浸泡,加入红糖即成。其颜色金黄,清香四溢,多为婚礼上的食品,也被认为是衡量新娘大事才能的一种标志。

烤茶:将茶放入墨水瓶大小的砂罐中置少上烤,待茶叶焦黄香脆时冲入沸水,再放火上烤一会儿就行了,茶色浓如滋拍,味道清香醇厚。有人喜欢在茶水中加红糖或花生米之类的辅料。烤茶一般斟三道,有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有些地方在二道茶内放入核桃仁片、红糖、蜂蜜、花椒,称 刨花茶 。第一杯茶要敬客人喝。茶不得斟满,以够喝一两口为限,这就是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的说法。

显示全文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洛阳汉族婚嫁习俗 摩梭族的婚姻习俗 赫哲族的丧葬习俗 芬兰婚礼习俗的演变和发展 饮酒碰杯的习俗是怎样形成的 赫哲族的婚姻习俗 独龙族的丧葬习俗 珞巴族的丧葬习俗 话圣诞饮食习俗 基诺族的丧葬习俗 撒拉族丧葬习俗及禁忌 基诺族的婚恋习俗 白族的丧葬习俗 珞巴族神奇的树葬习俗 汉族的丧葬习俗 回族的丧葬习俗 德昂族敬牛的习俗 汉族的婚姻习俗 蒙古族人的信仰习俗 乌兹别克族的丧葬习俗 福建平和县的三平村崇蛇习俗 去西藏旅游应当尊重当地习俗 壮族的丧葬习俗 传统婚礼习俗新娘要随身带红手帕 在瑞士旅游要注意的基本礼仪与禁忌 中国人的婚姻饮酒习俗 苗族生活习俗 闽南惠安女习俗趣闻 芬兰社交习俗与礼仪禁忌 新加坡旅游九大习俗 异国迎新年怪趣习俗 菲律宾洗冷水浴的习俗 西藏亚东火葬习俗 中国情人节习俗 乌孜别克族的丧葬习俗 哈尼族的抢婚习俗 俄罗斯族的丧葬习俗 哈尼族日常饮食习俗 南非的习俗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