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村寨村民姓氏“生熊死黄”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瀛上村“生熊死黄”自明代延续至今,图为瀛上村黄氏宗祠。

南昌瀛上村“生熊死黄” 网友好奇!村民不觉稀奇!

近日,(江西)南昌昌北蛟桥镇瀛上村“生熊死黄”的习俗引起网友的关注,4月10日,记者走进瀛上村了解“生熊死黄”传统的来龙去脉,据了解,瀛上村“生熊死黄”源自明代,但至于原因村民说法不一。

瀛上村“生熊死黄”? 村民不觉稀奇!

4月10日,记者来到瀛上村调查“生熊死黄”的情况。走进瀛上村,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个村民,他们普遍对“生熊死黄”很熟悉,“这里姓熊的人生前姓熊,但是过世之后在墓碑上的姓就变成黄了,好早之前就从祖上传了下来,没什么稀奇的。”瀛上村一位不愿具名的村民对记者表示。

据瀛上村一位76岁的老人熊祺芬介绍,他原来居住在外地的大哥过世后,选择落叶归根,最后将坟墓留在老家,虽然在外打拼多年,但最终还是尊重上辈人传下来的习俗,墓碑上改为姓黄。“我们家族的人都很尊重祖上传承下来的这种传统,世世代代传下来没有任何异议。”熊祺芬对记者表示。

自明代传承至今 原因村民说法不一

至于瀛上村“生熊死黄”的传统从何时流传下来,原因又是什么,村民们说法不一。熊祺芬向大江网记者介绍,明朝洪武年间,原南昌安义县罗田黄家有一黄姓人士入赘南昌蛟桥镇瀛上村,并改姓随妻子姓熊,其岳母承诺,若是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中了状元便可以改回黄姓,同时还同意在他死后,墓碑上改回黄姓。而后,虽然他们的后代多有成就非凡者,但是“生熊死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而老家是瀛上村的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长熊河水却向记者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熊河水向大江网记者介绍,瀛上村“生熊死黄”的传统源自明末清初,当时从武汉迁至南昌安义的黄氏家族中一个黄姓外甥过继给了南昌瀛上村熊姓舅舅,此后就跟随舅舅姓熊。“但是中国人都有一种生不改名死不改姓的传统,所以这位熊姓外甥死后就改回了原来的黄姓,其后代也一直延续这个传统。”熊河水向记者介绍。

生前死后姓氏不同习俗南昌独瀛上村一地

对于这种奇特的姓氏传统,记者电话采访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梅联华向大江网记者介绍,南昌市有“生前姓氏和死后姓氏不同”习俗的地方只有瀛上村这个地方,但是类似瀛上村有这样奇特姓氏传统的地方不只一个。“南昌县广福镇板湖永木黎村就是一个类似的例子,永木黎村原名是‘守墓李家’。”梅联华说。

梅联华向记者介绍,永木黎村很长时间被称为“守墓李家”,然而后代认为祖先原为守护李王(唐玄宗之子)墓才在这里繁衍定居,加上当时形式紧迫,怕为此遭到株连而被朝廷暗杀,所以分别去“守”、“李”的谐音“永”、“黎”,将“守墓李家”改为“永墓黎家”,到了清代,黎氏家族没落,族人认为是“墓”字不吉所致,所以又取“墓”字谐音“木”代之,改为“永木黎村”一直沿用至今。

显示全文
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 仡佬人和牛王的传奇 韩国陕川海印寺 八万大藏经版存放地 泌阳县盘古山系列传说 专家质疑泉州蔡氏古民居遭“破坏性保护” 道情皮影 绵延两千余年清明节前必吃的馓子 佤族木鼓节 中国古人的花馔习俗 壮族“抛绣球” 节日的形态与灵魂 苗族鼓藏节 “清明节”里不可忽略的饮食文化 清明节来历及计算方法 清明节的春游活动 西餐用餐饮食礼仪 广西苗乡“烧鱼节” 黔东北土家族的傩堂戏文化 漳州沙坂村续百年习武风 宋江九洲八卦阵欲申省级非遗 藏族的主要食品与进餐礼仪 土族“抢婚”习俗 塔塔尔族节日—撒班节 维吾尔族婚俗 泉州妙云街华侨李清纶百年故居 南派木刻年画的最后传人 龙舟的简介制作与各地风俗 太湖碧螺“吓人香” 苗族的跳花节 制药法将失传 泉州“花桥宫”金汁 双兴宫保生大帝踏火日 漳州600年历史 纳西族“东巴舞” 海南儋州人与众不同的结婚风俗 修族谱找到150万宗亲 三国简雍后裔身居四面山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北京怀柔发现1300米明前残长城 侗家合拢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