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在此传承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响仁和”鼓文化展示馆

台湾新北市有一家很有名气的老字号鼓店——“响仁和”,它不仅有作坊,还有一个鼓文化展示馆。日前,笔者一行在赴台期间有幸走访了这家老字号鼓店。

这家鼓店临街,进店时几位工人师傅正在忙着做鼓。老板娘很和善地接待了我们,并回答了我们的相关提问。她说做鼓有许多讲究,不同用途的鼓有不同的加工技法。笔者指着店里的一面鼓问其价格时,老板娘说是一两万台币(相当于人民币四五千元)。当她得知笔者来自北京后,兴奋地说,她和丈夫曾经与汉唐乐府表演团体一道应邀到北京故宫演出过。接着,她找来了正在后面忙活的老板王锡坤,此人一看就是一位忠厚长者。一见面,王锡坤便热情地带我们到隔壁的鼓文化展示馆参观,给我们介绍了有关鼓的制作工艺和他的特色收藏。

这家鼓文化展示馆创建于2001年,内部收藏以“响仁和”制作的鼓为主,兼有来自非洲、泰国、韩国,以及我国西藏、广西等地的各色鼓类。王锡坤收藏了多面铜鼓,铜鼓上的纹饰十分精妙,他说每当看到这些东西,都会惭愧自己不如古人。正是这样的比较让王锡坤常怀敬畏之心,在敬畏中精心制作着每一件作品,在敬畏中传承创新着鼓艺。但他并不认为前人的东西一定要完全照搬,他说老师讲的不一定都对,学艺要有体悟。他在传承父业时,也有许多新的想法与实践。他给我们介绍了他的一些创意作品,如陶瓮形的皮鼓、铁壁皮鼓等,有一件以手形鼓架衬托的青瓷纹样的皮鼓,特别引人注目。

我们在鼓文化馆内与王锡坤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访谈。从他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响仁和”字号的来历。“响仁和”是王锡坤的父亲王阿涂(1907—1973)创立的。阿涂原名王桂枝,因为名字有些女性化,人们习惯以阿涂称之。阿涂世居新庄,他的父亲是一名私塾教师,希望儿子能成为温文尔雅的读书人,但阿涂对读书没有兴趣,倒是对新庄地区的各种民间艺术兴趣盎然,经常躲到码头去欣赏各种演出。当时新庄是一个繁华的码头,有各种民艺活动,在一个巷子内曾经有9个北管布袋戏班,号称布袋戏巢、戏窟、戏馆巷。不爱上学的王阿涂在这里找到了快乐,逐渐也能演一演布袋戏,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吹唢呐,常常在后台给布袋戏伴奏。王阿涂在生活中发现新庄各色庙会、民艺都少不了鼓乐,鼓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因此他逐渐迷上了鼓的制作。1929年,他在新庄碧江街上开了“响仁和”吹鼓厂,专门制作皮鼓与唢呐。“响仁和”这一名称据说来源于佛经中的一句话:“佛响仁和,弃恶扬善。”在王阿涂的努力下,“响仁和”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北台湾的著名字号,台北地区的许多寺庙都有王阿涂做的鼓。

王阿涂特别注意传统技艺的更新,曾创造性地用千斤顶代替人工压紧鼓腔。王阿涂虽然自己爱好做鼓,但过去手艺人的地位毕竟不高,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学艺。但在父亲阿涂突然去世之后,王锡坤不愿意父亲创立的鼓厂与鼓艺从此销声匿迹,于是放下学业,从头学艺。在历经艰辛之后,王锡坤不仅保有了“响仁和”的声誉,而且有继续推进的创新。

每当王锡坤跟我们说起鼓的时候,总是充满深情。他告诉我们,鼓有个性,虽然鼓皮一般都是用水牛皮,但并不是千鼓一面,在鼓材的选用与加工过程中,他要严格根据鼓的用途与自然环境来制作鼓。因为不同的使用环境对鼓的声音与鼓皮膨胀系数的要求也不同。表演用的鼓,声音要高亢激越;寺庙用的鼓,声音要浑厚深沉。另外,空气的湿度、温度对鼓皮鼓壁木材特性的要求也不一样。王锡坤说,鼓加工制作的成败关键在细节,对细节处理得越仔细,越能体现鼓的效用。他不断地给我们敲击各种式样的鼓,让我们听声音,以辨别其中细微的差别。在一次敲鼓之后,他说“这是70”,果真在测音仪表上显示的是70分贝,可见他对声音的感觉已经非常精准。

王锡坤对每一面鼓的制作都非常认真,凡事亲力亲为。他不愿为利润随意制作产品,最近一些地方搞大型活动,要他在短期内生产上千只鼓,他没有接受,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不是一次性消费,一般都会使用较长时间,这样才会有价值,也不会浪费材料。

为了提高鼓的美学价值,他开始重视鼓壁的美饰。现在是用有色棉纸增强鼓壁的色彩与质感,但他认为不能持久,用生漆涂饰效果更佳,因为时间越久生漆越有光彩。他为了学习上漆技术,虽已年届花甲,却坚持每周六下午从工厂下班后,直接乘高铁到台中,再换公共汽车到一个漆艺技术研究所学习,现在他已经掌握漆画技术。如今他的儿子已在学艺,也还有几个徒弟,但他还不能放手,关键技术还得亲自上阵,很辛苦。

笔者偶然间还看到,鼓店里有的鼓已经装上集装箱,王锡坤说那是运往菲律宾的。据说,“响仁和”的鼓已成为新庄的文化代表,每年这里都要举办鼓艺文化节。王锡坤的时间很宝贵,却与素不相识的我们谈了几个小时的“鼓事”,从他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职业、责任与使命,他追求的不仅仅是鼓的商业价值,而是对鼓艺倾注着毕生的热情,这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临走时,王锡坤送笔者一个《新庄鼓,响仁和》的光盘,光盘的出品人是新庄市长许炳昆,光盘封套上写着“让世界听见新庄的声音”。

显示全文
老北京传下来的“女国音” 水浒人物身高知多少 天棚天沟外卷帘 一道被忽视的老北京四合院风景 长调不是劝酒歌 文化部评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南京绿色的诗行 老北京为何东富西贵 "客家祖地"出了建筑之乡 才溪小镇书写新传奇 东北大车店 老北京为何不戒烟 元宵是闹出来的 踏访京西古道 中国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开幕 剧团同台献艺 经典的村庄 天下门神出陕西 民俗遗产濒危 挥之不去的老北京儿歌 台湾"响仁和"弘扬中华鼓文化 用于贬损他人成独特功效 兔儿爷怎样落户老北京 面人师傅能捏400多种花样 探讨萨满文化保护与传承 国内外学者汇聚长春 每一个胡同都藏着一段陈年往事 德胜门内胡同游 民间曲艺大家谈 彩扎灯笼后继乏人 象征鬼月结束 “暮鼓晨钟”老北京的象征 找回老北京的魂儿 网上祭祀值得提倡 男人不能拜月 渐行渐远的福鼎饼花 土族研究百年概观 营造一派浓厚的节日氛围 传统民俗再现中秋榕城 少数民族民间艺人非遗调演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