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单位制”符号为“SI”,是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1954年的“实用单位制”正式定名而成的。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原则: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原则是单位制标准化,而不是单位标准化,对基本单位用文字定义的,绝大部分单位通过选择与基本单位相联系的方程式给出定义,即采用一贯性原则构成导出单位,以避免多种单位制和单位并存。
一贯性原则就是用来确定导出单位的定义方程式中取比例系数为1,由基本单位相乘、相除或乘方、开方等求得导出单位,这样的导出单位称为一贯导出单位,而由基本单位和一贯导出单位构成的单位制称为一贯单位制。“一贯”的含义是指在基本单位已确定的某一学科范围内,其他单位首尾一贯地由基本单位和一贯导出单位求出,而不附加任何不同于1的系数。
例如:通过定义方程式v=k÷来确定速度(v)的单位,应首先令系数k=l,以保证一贯性,并以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米(m)和秒(s)为距离(s)和时间(t)的单位,便可得到速度的单位是[v]=m/s(米/秒)。
若再通过定义方程式a=k÷来确定加速度(a)的单位,时间单位仍然应该采用秒(s),速度的单位用一贯导出单位米/秒(m/s)为单位,并且仍应该令k=l,而得到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一贯单位为[a]=(m/s)/s=m/s,即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