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北祭灶过小年不是同一天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为什么南方与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 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既然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工作人员(如差役下人之类)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日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 祭灶的时候要摆三幅碗筷,为什么?灶王爷有个大老婆,另外又搞腐败包了个二奶。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了,大家也就都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 【祭灶的由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要吃麻糖 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家家户户吃饺子 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城里和农村,家家吃饺子、喝酒,庆贺如同大年(春节)。在关东的农村,过小年这天,还有一项特别的祭礼活动,送灶王爷升天。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

显示全文
春节习俗之各地祭灶风俗盘点 河北保定过年有哪些旧俗 春节习俗之接玉皇 广东人春节习俗送橘子的原因 云南瑶族的春节习俗 云南布朗族的春节习俗 福州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闽南人过年的祭拜习俗盘点 春节习俗之正月初六穷神节 云南纳西族的春节习俗 云南水族的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之正月初四恭迎灶神回民间 云南布依族的春节习俗 云南景颇族的春节习俗 云南拉祜族的春节习俗 云南满族的春节习俗 云南壮族的春节习俗 云南傣族的春节习俗 春节设家宴摆席有哪些讲究 祭灶节的对联 武汉年夜饭“三全三糕三丸”是什么 湖北过春节习俗 云南蒙古族的春节习俗 老福州人过年有哪些习俗要备什么年货 云南佤族的春节习俗 春节压岁钱的由来 云南苗族的春节习俗 云南哈尼族的春节习俗 安徽过年有哪些习俗 小年祭灶的由来及传说 春节贴春联门神的由来 春节习俗之正月初三“归宁”节 细数被遗忘的春节习俗 过春节有哪些习俗禁忌 立春吃春卷的由来和好处 春节习俗之正月初五财神节 福州人过年有哪些习俗 春节习俗之正月初八谷日节 春节习俗之正月初二看朋友 春节习俗之正月初九天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