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的牯藏节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牯藏节”,也称“吃牯藏”、“吃牯脏”、“刺牛”,是黔东南、桂西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节日由苗族各姓牯脏头组织。一般在历史上关系较密切的村寨间进行,牯脏节有小牯大牯之分。小牯每年一次,时间多在初春与秋后农闲季节,吃牯村寨杀猪宰牛邀请亲友聚会,其间举行斗牛、吹芦笙活动;大牯一般13年举行一次,轮到之寨为东道。“牯藏节”的重要内容是杀牛祭祖。牯藏节是苗族古老传统的信仰类型节日。既有祭祀祖先的内容,亦有祝愿丰收的含义。它的仪式庄重、礼节繁锁、消费很大。因此,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苗族地区已消失,惟黔东南的榕江、从江县还举办过一两次牯藏活动。

榕江县计划乡污略苗寨的牯脏节,要选出一人任牯藏头,每隔十三年过一次。在这当中的第七年正月初二,举行一次“接龙”活动。接龙活动主要是从邻村稿雪寨接回一头白水牛。

清晨,人们汇集在稿雪寨外的山梁上高呼:“谁家的牛吃麦苗呀!”只要听到寨上有人“哦”地应了一声,接龙队伍就顺着山梁载歌载舞地返回报京。负责宰牛的左肩斜佩一道彩虹,牵着白牛走在队伍前面,白牛身后是芦笙队,人们伴着笙曲翩翩起舞;把白牛接到寨中的犀牛塘。

白水牛在炮声中进了塘,男女老幼围在一起跳起芦笙舞和踩鼓舞,欢庆白龙归位。之后,将白牛杀了,取角埋于塘底,表示白龙归位。随后将牛肉分别给各户享食,称为“吃龙肉”。

榕江县计划乡等地的牯脏节“十年两头吃”。分“议牯”、“选牛”、“吃牯藏”三个层次。“议牯”是寨上一姓氏选出一个牯藏头,组织掌管牯藏节的领班,“选牛”选角长、腿粗、毛纯威武的牛作为“开塘牛”和“扫塘牛”。“开塘牛”由最早落寨姓氏的牯藏头喂养;“扫塘牛”由另一姓牯藏头来看护。选得牛后,人们放炮庆贺,并杀牛会宴议定吃牯藏日期,同时每家亦准备一头牯脏牛。

“吃牯藏”那天清晨,头牛塘扎起彩门,摆上三张大桌,桌上点红烛,并以猪头祭祀。开塘牯藏头带着人们绕场三圈,然后登台念:《牯藏词》,叙说牯藏来历。接着宣布牯藏规约,最后搬开桌子,牵着开塘牛入场绕三圈,放三炮。接着众多牯牛入场各自绕场三圈,并在每一牛头上用塘中泥土点一下,表示这头牛已送给祖先,这种仪式称“踩堂”。踩堂完毕,各自牵牛回家。早饭后,三声铁炮响,将所有牯藏牛放入场,任其大打一天到夜。第二天五更时分,三声铁炮,开塘牛被牵到牯藏场前宰了;人们闻炮声将各自的牛宰杀,大吃三天。到第四天将外寨的姑娘接来塘中吹笙跳舞。笙舞完毕,将扫塘牛牵入场中作扫塘仪式。于是牯藏在众人欢呼声中结束。

显示全文
为什么孔子建议“毋友不如己者” 苗族的姊妹节 老南京的婚俗 开封犹太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 苗族婚俗 茶与婚俗 土族纳顿节 周朝的礼乐制度 民国的服饰 恒山悬空寺 中国古代药酒和滋补酒的酿造 明代的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浪漫情事大观 中国古代蒸馏酒的酿造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中国古代黄酒的酿造 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简述 维吾尔族的婚姻习俗 最早的船形酒器 高椅古村 布朗族服饰 侗族小琵琶 布依民歌 触摸朴素的美 道家的洒脱 朝鲜族服饰 老子对女性的推崇与尊敬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傣族服饰 达斡尔族服饰 白族服饰 东乡族服饰 中国礼仪“左”为上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 玉树藏族民俗禁忌 满族禁坐西炕 中国汉代交际舞礼仪 清朝与朝鲜的关系 过年的四大传统风俗 清朝与琉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