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虽然七月份因为中旬有一个鬼节而不怎么被待见,但是七夕却是七月份里最受欢迎的一天,在古代七夕有拜月、乞巧的习俗,在现代七夕又有浪漫爱情的寓意。那么在秦皇岛七夕活动有什么?七夕传统美食巧果的寓意?
秦皇岛七夕活动有什么
设庙会
农历七月七河北省县城庙会,作为祭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设的庙会,在全国非常罕见。
庙会祭祀的重头戏是拜天棚地棚,在玉皇庙前展开天棚地棚,在周围摆放龙轿、龙袍、彩衣彩鞋等供品,香客们不分昼夜,在天棚地棚前焚香朝拜,并敲打乐器念唱他们自编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俗曲。
庙会期间最有人气的要算是唱神戏,轮番演出传统爱情剧目《抬花桥》、《西厢记》、《打金枝》、《八件衣》、《对花枪》等,一直演5至7天,七月初七晚必唱《天河配》,又称《牛郎配织女》。等刹戏后,焚化所有祭品,称落棚,庙会结束。
乞巧
河北省民间乞巧活动有二种:一是初七上午少女们相邀在院中置一盆清水,放在阳光下爆晒,把绣花针放在水面上,借水面的张力漂针,凡能使针浮于水面者即为巧女。
二是少女们把精心缝制、刺绣的枕套、绣鞋、袜垫等女红拿出来,互相进行比对。实际上也是闺中少女们展览、交流女红的机会。
放河灯
河灯亮,河灯明,牛郎织女喜盈盈。伴着民谣,河北七夕节夜晚放河灯的习俗拉开序幕,民众开始放河灯祈福。
七夕传统美食巧果的寓意
传说是因为过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灵手巧,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祈求织女来送巧,希望织女也能赐自己一双巧手,于是巧果也就诞生了。
北宋时期的巧果品种极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将发面团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苹果、小鸡、小猪、小狮子、金鱼、蛙、蟹、虾等各种花形图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将成形后的小饼油炸或烙食。
有些巧果还被点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用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挂于壁间,以为装饰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环挂在小儿项间取乐的。
相传七夕节晚上,妇女儿童将巧果抛掷屋背,喜鹊衔去搭桥,让牛郎织女夜渡银河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