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饮食安全,家长在购买上会特别注意,一些儿童标签的食品会让家长有安全感,但其实我国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这是为什么呢?食品有儿童标签更安全吗?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食品有儿童标签更安全吗
很多家长出于孩子饮食健康的目的,热衷于购买打上“儿童”标签的食品,推动“儿童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儿童食品”价格比同类食品高出不少,有些家庭购买“儿童食品”的支出已经占到家庭食品支出的一半以上。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儿童食品”并非食品分类,而是针对儿童营销的食品。其火爆背后,是儿童市场的溢价高和好挣钱。与其说这些食品有益于孩子饮食健康,不如说这是一种营销策略。
“儿童食品”应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儿童药品一样建立科学的标准化认证制度,切实满足儿童阶段的身体、骨骼、大脑等生长发育的特殊需求。
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呼吁加大监管力度,对“儿童食品”设置相应的食品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同时多渠道加强对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让家长理性挑选真正适合孩子食用的食品。
为什么我国没有设置专门儿童食品分类
因为没有必要,实际上也没啥意义。
当我们说某个“食品分类”,就意味着它有“与常规食品不同的标准”。而“法定标准”,是该类产品的“最低标准”。
如果真的要设置一个“儿童标准”,那就是“能够给儿童吃的食物”的“最低要求”是什么呢?
一是安全:不管是污染物还是微生物标准,“常规国标”都是保障所有人饮食安全的标准——对成年人要保障安全,对儿童、老年人、孕产妇也要保障。也就是说,常规国标就是“保障儿童食品安全”的标准。
二是营养:婴儿食品需要配方标准,是因为他们只吃婴儿奶粉(以及少量辅食),需要从它获得几乎所有的营养,所以需要按照营养需求设定配方。而儿童跟成年人一样,不依靠任何一种单一食品满足营养需求,而是通过“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来实现“营养均衡”。不同儿童“饮食组成”不同,规定营养组成也就没有实质意义。
实际上,“儿童食品”基本上就是营销噱头。它的设计理念,既非安全也非营养,而是单份大小、包装形态、味道口感,核心是“吸引儿童”,而突出强调的“安全”与“营养”,只是忽悠儿童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说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