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6大滋补食谱推荐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大暑吃什么最补

炝拌什锦

材料:豆腐1块,嫩豆角50克,西红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盐、味精葱末各适量。

做法: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均切成丁。锅内加水烧开,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分别焯透(西红柿略烫即可),捞出淋干水分,装盘备用。炒锅烧热,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锅,炝出香味,再将葱末、盐、西红柿、味精同入锅内,搅拌均匀,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搅匀即可。

绿豆南瓜汤

材料: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

做法;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汽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苦瓜菊花粥

材料: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做法: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荷叶粥

原料:新鲜荷叶50克,粳米2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荷叶洗净,剪掉蒂待用;将粳米加水煮粥,荷叶盖于粳米上,粥熬好后,揭去荷叶,在粥内加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功效:清暑利湿、升阳止血。

应用:适用于暑湿泄泻、水肿、眩晕、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

注意:荷叶有清利之性,虚者少食。

清脑羹

原料:干银耳50克,炙杜仲50克,冰糖250克。

制作:将炙杜仲煎熬3次,收取药液待用。将干银耳用温水发透,除去蒂头、杂质,洗干净;冰糖置文火上溶化,熬至微黄色,备用。取一洁净锅,倒入灸杜仲药汁,下入银耳,视银耳泡发情况,可适量加入清水,置武火上烧沸后,改用文火久熬至银耳熟烂,再冲入冰糖汁熬稠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肝肾、降血压。

应用: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目眩晕、眼胀昏花、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心悸怔忡、烦躁失眠,以及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而属肝肾阴阳亢者。

莲子芡实糯米鸡

原料:乌骨鸡1只(约1千克),白莲子20克,芡实15克,糯米15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先将乌鸡去毛,剖除内脏,剁掉嘴、爪,洗干净。莲子(去心)、芡实、糯米洗干净,共装入纱布袋里,扎好口放人鸡腹内,用线把腹部切口缝好,置沙锅内加水适量炖汤,待鸡熟烂后,拣去药袋,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用法:分次饮汤食鸡。

功效:补脾益肾、固精止带。

应用:脾气亏虚、肾气不固所致的白带量多、淋沥不尽、月经不调、遗精滑泄、白浊如米泔、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肢体困重等。

大暑饮食禁忌:

1、忌大量饮水

大暑容易中暑,当你发现自己中暑的时候,应采取少饮、多次的饮水方法,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

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显示全文
每年立春节气是几月几日 芒种的相关风俗 芒种各种8大民间风俗盘点 芒种生孩子好不好 出生在芒种节气的人命运怎么样 描写惊蛰的句子一句话 关于惊蛰的句子有哪些 初伏是什么意思啊 初伏的初是什么意思 24节气夏至资料 立夏和夏至有什么区别吗 小暑吃什么凉菜 小暑时节降暑增食欲爽口小凉菜 立春可以剪头发吗 立春剪头发有什么讲究 春分吃春菜是什么意思 春分吃春菜有什么典故 中伏吃什么对身体好 中伏养生食物推荐与注意事项 立春有啥忌讳 大暑吃什么最补 一伏开始到结束有多少天 一伏天是多少天 惊蛰打雷是怎么回事 春分时期养生饮食四原则 春分后养生饮食禁忌 2036年初伏中伏末伏是哪天 2036年三伏天时间表 芒种的种是几声 关于大暑的古诗四句 立夏为什么吃蛋啊 关于立夏的传说故事 立夏的传说 立春不宜做哪些事情 立春禁忌需要注意什么 立夏农事活动之蔬菜管理 惊蛰吃梨习俗的由来 清明吃青团的做法步骤 24节气立夏的简短传说 立夏节气的由来和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