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是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夏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夏至习俗

一、祭神祀祖。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庄稼丰收之后,举行活动来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风俗。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平安,感谢天赐丰收,希望来年有个大丰收。同时,也寄托了希望在祖先们保佑下,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望。

从周代起,在夏至日就有了祭神仪式,意为清除荒年。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祇,皆用乐舞”,“地祇”即地神。

汉武帝开始立庙祭祀,西汉末年按阴阳方位在长安城北郊建祭地之坛。此后虽历代礼制不同,有时天地分祀,有时天地合祀,但均在都城建有祭地之坛。

到了明清时期,祭地仍然被视作“国之大典”。明嘉靖九年按照“南乾北坤”说法,在北郊安定门外建立地坛,地坛成为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祇神”场所,明清两代帝王每逢夏至这一天,都会到此进行皇家祭祀活动。

除了皇帝在夏至日到地坛祭祀,民间也有很多习俗。

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土地神、水神等。供品以面食为主,因为夏至正是小麦刚刚收获,天气炎热,就用新小麦做成凉面条供奉。

二、消夏避暑。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人们在这天会举行各种消夏避暑的活动。

1.消夏避伏。夏至后,天气进入最炎热的季节,古人称之为“伏日”,今人称之为“三伏”。古人对“伏”的界定是以“夏至”为起点,所以从夏至开始“消夏避伏”的风气逐渐兴起。

在民间,女子开始互相赠送自己做的扇子,买胭脂之类小礼物,用来驱散体内热气,防止生痱子。在宫廷之中,皇家会拿出往年存放的冰块,这些叫“冬藏夏用”的冰,说可以用来“消夏避伏”,宫中的夏至风俗,从周代开始一直在延续着。

2.称人。这是一些民间的风俗,在不少地方都有,说夏至称人可以知道肥胖,更有大吉大利的寓意。甚至地方俗称是“称人节”,为此还有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等忌讳。

3.给牛改善伙食。这是山东临沂一带流行风俗,牛在古代是一家人的生存希望,大多数农活全靠它,因此这天,就给牛煮麦仁汤喝,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三、享受美食。

在夏至这天,除了祭祀祖先、庆祝丰收,消夏避暑,做一些美食犒劳犒劳一下家人,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活动。

1.北京吃炸酱面。按照老北京风俗习惯,每年“夏至”开始可以大吃生菜、凉面,老北京的炸酱面是最受欢迎的。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是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吃热面可以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2.山东吃过水面。在山东,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这天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不过,烟台龙口市一带,会煮新鲜的麦粒吃,孩子们用麦秸编一个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情趣。

3.江苏菜“三鲜”。三鲜有几个种类,不同地方的江苏人会吃不同的“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鸭蛋。

4.无锡喝麦粥吃馄饨。夏至这天,无锡人会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古人称馄饨“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馄饨”又与“混沌”谐音,说吃馄饨可聪明。

5.陕西吃粽子。 在陕北,夏至当天人们要吃粽子,古时候有人认为端午节源自夏至节。

6.江吃红枣烧鸡蛋浙。在浙江,有“夏至日,吃补食”的习俗,一般都是吃红枣烧鸡蛋,以增加营养,滋补身体。

7.岭南吃狗肉和荔枝。“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是岭南人以节名想吃的专利。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枝合着吃不热,就有了“冬至鱼,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今。

8.川北煮粥喝茶。川北的人们常用荷叶煮粥,可消暑利湿;还有人用冬瓜煮粥,可起到清热利尿作用。

9.南方手工擀制薄面饼。有的南方农家人,会擀薄面饼,烤熟后夹上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10.有些地区吃舅家饭。当天,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舅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苦夏。

夏至节饮食

夏至后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

江苏夏令饮食有三鲜:地上三鲜为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上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鲜为海丝、鲋鱼和咸鸭蛋。

浙江杭州喜吃乌饭,据传说是纪念战国庞涓。广东有喜吃狗肉之习,北京流行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

显示全文
东北人立夏的食物都有什么 夏至是数伏吗 夏至是头伏第一天吗 末伏过后是不是就不热了 末伏需要注意什么 末伏注意预防3种病 小暑节气养生方法 小暑到了如何养生 芒种农事之蔬菜管理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 立夏是夏季的第几个 关于夏至节气的诗词 夏至描写荷花的诗句大全 芒种养生短信大全 三伏天的头伏指的是 头伏从哪个节气开始 立春简介简短 立春这天要干什么 夏季小暑节气7大养生原则须知 小满节气三候是什么含义 夏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芒种农事之农田管理 惊蛰起居及饮食7个注意要点 2024年初伏中伏末伏是哪天 三伏贴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三伏期间起居饮食知识须知 三伏养生知识 立夏为什么要碰蛋 立夏碰蛋的寓意 立夏吃蛋斗蛋的来历 春分为什么立鸡蛋 芒种的风俗食物 末伏养生的饮食原则 末伏饮食注意什么 芒种寓意代表什么意思 大暑诗句简单四句鉴赏 关于大暑的古诗四句话 三伏天怎样泡脚比较好 三伏天泡脚应该注意什么 末伏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