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地区的汉族多是清末民初从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迁徙而来的,服饰上受上述地区的影响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通辽地区汉族的服饰冬季男子多穿棉袍、棉衣,棉裤为腰肥的抿裆裤,扎裤角。衣服多蓝色或青色,夏季色淡,穿大褂为青、蓝、白色。上衣为对襟立领,衣服开合处钉布条编结而成的纽扣,以奇数五五为多,俗称“算盘疙瘩”。女子冬夏季多穿大襟苫膝右开襟大褂,多为红、蓝、绿、白色,开襟处镶绣花边。老年妇女喜欢穿对襟上衣,多青蓝色,裤腿扎黑、黄、白色腿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袍大褂逐渐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样式的服装,其中,中山装居多。“文化大革命”期间军装普遍流行。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服饰大有改观,男女服装不断推出新的款式。在城乡只有部分老年人穿戴传统服饰。春夏秋季,城镇男女青年喜欢穿流行时装。男子穿西装、茄克衫、各种t恤衫、短袖衫,裤子有西服裤、牛仔裤、筒裤等。女子穿戴讲究美观,质地要求名贵华丽。春季多穿羊毛衫、羊绒衫。夏季,城镇女子着裙服者逐年增多,农村穿裙服的女子为数极少。冬季无论男女多穿羽绒服、呢子大衣、军大衣、裘皮大衣、皮茄克等防寒服,色彩各异,品种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