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民间习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1、元宵游灯

元宵游灯是陵水人民每年元宵佳节的传统习惯。民国时期,每年农历正月的十三日至十六日是元宵节的“游公日”。在这四天的晚上陵城附近的四个宗庙所奉供的“公”分别出游,十三日晚先由“东门公”出游,十四日晚出游由“后山公”出游,十五日晚由“龙王公”出游,十六日晚由“北关公”出游。在4个晚上,各庙“公”的贤子贤孙们,肩抬用木头雕成的“公”手执多姿多彩的灯笼,穿街串巷游行,活动一般从晚上8点左右至第二天早上才结束。建国后游“公”活动停止。直到80年代初期又才恢复,但形式及内容跟解放前相比已大不相同。游“公”已被游“灯”所取代,该活动由政府组织,由各庙宇所在地基层组织进行活动,各庙宇信徒们或用卡车,或用小型汽车,用布装灯光、电器,花卉制成多姿多彩的花灯。县政府还搭起观礼台进行比赛评比,盏盏彩灯灿烂辉煌,按传统的出游顺序进行游灯活动。元宵前夕,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陵城镇观赏一年一度的陵水元宵灯会,场面十分壮观。

2、放孔明灯

放孔明灯,也称放文灯。放文灯是陵水人民,特别是陵城附近地区的一种盛行民间娱乐,也是一川比较文明的社会文化。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上元节”前夕,连续放几个晚上,其意在为秋高气爽的天空增添色彩,据老人讲又是为那些孤鬼冤魂赐以光明。

孔明灯是用白纸、竹片糊制而成的,借助火力,送上天空。该灯体型圆而高,像个大口袋,有大有小,形色各异。制作纸张要糊得紧密,切忌漏气,同时为防不胜负荷,外层还要复盖以纱网,顶部密封,口部用竹片或铁丝制成一个圆圈,贴扎坚固,圆圈中间再用几条铁丝交叉牵拉着,并沿中心织成网状,以便盛放燃料。玩放时,就在此中心点上火苗,文灯便借助火力,凌空升起,随风飘移,四处可见。

孔明灯在天空上逗留的时间跟它所装放的油料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不能超负荷地装放,这样文灯就不能上天,少则易升而易降,所以科学性较强。

随便文灯玩放的不断演变,现在的文灯下面还装着“火鸡”,该灯升空后随时都飘落火星,像流星,像火龙,增彩增色。近年则已改用鞭炮和火焰,升空后交叉爆炸,喷射,场景十分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3、三月三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喜庆新生、追求爱情的节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黎族的法定节日。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日,黎族青年男女都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在鼓笛齐鸣之中起舞同欢,对歌传情,互诉心扉,老者举杯同庆。在山坡、河畔、槟榔树下,成双成对的未婚青年男女,情歌对答,寻找佳侣。改革开放给这个传统节日赋予更新的内涵和活动空间。如今“三月三”即是“情人节”又是“文艺汇演”和物质交流会,场景壮观、热闹非凡。

4、苗族人的禁忌

苗族人最忌钻过别人的裤裆,认为不吉利,忌吃狗肉,并忌在陌生人面前说杀狗之类的话。

5、汉族人信拜

陵水县奉信佛教的人口甚多,但没有佛教组织,很多人都信奉神仙祖宗的存在,相信神的威力及列祖宗的保佑。每逢过年过节及每月的初一、十五日都救神拜佛、烧香点烛举行奉拜仪式,这也是世代流传的传统习惯。

陵水地区奉信基督的人口不多,其主要分布在新村镇及提蒙乡等地。由于没有教堂、教会组织,故活动较少,只是逢信徒病逝或死亡时才聚会举行基督教丧葬仪式。

显示全文
三亚民俗文化 万宁节庆活动 海口特色文化和民俗节庆 海口民俗风情 海南黎族的寿诞习俗 海南黎族的三月三 琼海节庆活动 文昌节庆 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 万宁人吃槟榔趣谈 港北龙舟 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黎族饮食 三亚民俗文化之黎族 红色娘子军 琼海乐城 地方民俗特色的古城 三亚黎族风情 “清明节”与“菠菠稞” 海南黎家人外出时的习俗和需要 黎族别具特色的自由恋爱婚俗 黎族饮茶习俗 琼海“七月半” 古万洲婚姻习俗 三亚民俗文化之苗族 黎族民谣 包头风俗 鄂尔多斯蒙古族与神圣洁白的“哈达” 科尔沁的博舞 包头乡规民俗 蒙古人病逝殡仪 蒙古族传统交通工具 鄂尔多斯献哈达 赤峰的丧俗 阿拉善盟的其他节日 锡林郭勒鬼魂对葬礼的影响 兴安拉场戏 崇拜山水社稷 篝火晚会 婴儿礼仪 男儿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