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有佛教、港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俱全。现有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60处,其中正式登记50处;登记发证的宗教教职人员108人,信教群众近50万人。
宗教传入南充,远可追溯到一千九百多年前。最初传入的是佛教。据民国18年(1929)编写的《新修南充县志》记载,距南充城东(去蓬安方向)70里的弥陀寺建于东汉明帝时期(公元57-75年).南充城东(岳池方向)60里的灵泉寺建于晋惠帝永平元年(291-299)。
唐代果州城始陆续修建有果山万卷楼旁的甘露寺以及清泉山上的清泉寺、北湖抑恩寺等。东汉末年,川北和汉中为太平道的活动区域,本地不少地名皆与道教传说有关。城西老君观石岸上的巨幅老君石刻像,为北魏时所刻。唐代著名道士袁天罡、尔朱通微(号归元子)、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均曾流寓城内,留有题诗。较有名的宫观有:紫府观、老君观、玉皇宫.文昌宫、天罡庙、三丰楼等,与佛教庙宇相映成辉。
故民间的“九宫十八庙三庵不出城”的说法,明嘉靖年间,城西史家院建清真寺一座.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1689),伊斯兰教嘎的林耶徽派创始人华哲·阿布杜,董拉希传教至阆中.清乾隆十年(1746-1875年),注国天主教士李安德到南充上渡口设堂传教.清光绪(1890-1932)年间,英、德两国基督教会相继派牧师到南充传教.从此,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在南充设立了活动场所,并逐步发展扩大。
南充解放后,大部分僧、尼、道士还俗,宗教信徒锐减。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一切宗教活动停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得以落实,各教正常的宗教活动相继恢复。进入九十年代,宗教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与关心,在各级宗教工作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宗教活动健康发展,各教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开展宗教活动,积极参与两个文明建设,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