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客家山歌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的关系,终日作业于田野山岭之间,并且男女俱出,没有“男子事于外,女子事于内”的严格差别。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简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之态,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这些都颇和客家山歌的产生有点关系。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大约有如下几种原因: 第一,客家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地带,日常生活与山发生关系,而且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操作,在长期的山间工作中,男女互相倾诉衷曲是预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韵的言词,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工作较为辛劳,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几首歌来发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旧时客家因没有其他较为完备而普遍的民众娱乐,平时抑制的感情不能获得适当的渲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第四,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很严,平常在家庭中或乡村里,男女之间保持严格的界限,除了夫妇关系,男女间的社交活动是非常稀少的。即使是夫妇之间,也很少有轻松的生活节目。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所以到了山间就好象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就客家山歌的内容和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一是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的,唱时未必有对象,有时可以单独一人随口哼几句来调剂枯燥的心情。二是属于男女间调情的山歌,这是客家山歌的主要的部分。三是属于戏谑性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性的态度向对方唱一首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互相以山歌调闹讥讽对方,如无反应,可知她(他)是一个老实可欺或不会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放任起来了。

显示全文
北团乡游大粽 东肖天子庙会 姑田游大龙 罗坊走古事 龙岩七月节 游金瓜棚 芷溪游花灯 拗九节与二月二 请回门和“撮食” “清明节与“菠菠粿” 正月乡村的迎神活动 “派吃演出”的风俗 送三旦和满月酒 媒人婆和伴房妈 除夕“避债戏” 南平蛇王节 枫坡元宵“拔烛桥” 南平柴头会 南平蜡烛会 南平崇蛇习俗 闽西木偶戏 闽西汉剧 宁德丧葬习俗 宁德婚嫁习俗 宁德方言习俗 忌满斟茶酒 忌养白蹄或白尾猫 忌鸟粪落在人头上 忌将筷子插在饭碗中央 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 忌进餐中收拾碗筷残渣 忌办喜事煮咸粥 忌早上第一位客人不成交而去 忌匠人工作时手受伤的血溅到器物上 忌艺人花脸入睡 闽南茶道 清水祖师 东岳大帝与地藏王 新式婚姻礼俗 闽南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