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北昆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北方昆曲简称“北昆”,是我国古老戏曲声腔昆山腔的一个分支。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因长期与弋腔联合演出,故称“昆弋腔”。辛亥革命后,曾有人称其为“高阳昆曲”,建国后改今称。

昆腔于明万历年间已流传到北方。清初,江苏的昆曲班社和艺人不断北上献技,清政府曾把昆曲称为“雅部”,搬演于内廷。乾隆、嘉庆以后,被称为“花部”的秦腔、徽调、汉调相继进京,昆曲便逐渐衰落下来;至道光年间,民间已无纯粹的昆曲班社,艺人中一部分返回南方,一部分依附于徽班,与皮黄艺人合作,后来发展成为京剧中的“京昆”一派;另一部分则采取昆、弋同班兼演的方式,向冀中、冀东一带发展,与当地民间艺人合流,逐渐形成北方昆曲这一支派。

同治初年,醇亲王奕还,在府邸设立了一个兼唱昆、弋两腔的王府家班安庆班(后改名恩荣班)。光绪十六年醇亲王去世,恩荣班解散,大部分艺人回到故乡,在家乡活动,并传授了大批青年子弟。

原恩荣班昆曲艺人徐廷璧,在离开醇亲王府后,到了京东滦州稻地镇与耿兆隆合组同庆社,在农村进行演出。后来玉田县也办起了益合科班,培养了不少着名演员,如霸县的子弟会,获鹿的和粹班等。这一时期北京城内的昆曲活动又有所恢复,宣统元年,肃亲王善又招徐廷璧、王益友等复组安庆社昆弋班,演出于东安市场东,徐廷璧率班赴京东一带演出。辛亥革命后,因受北京政局变化影响,活动逐渐减少。有些班社因经济收入不足,难以维持,而先后解散,只剩下少数班社,偶尔在节日或庙会期间演出。

显示全文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 北京王府井的来历 世界无烟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 缅甸暖佛节 五谷的传说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历史上的1月15日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鬼 元宵节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历史上的1月9日 巴掌桥的来历 春节回门讲日子 正月十六“走百病” 慈悲三昧水忏的来源 泰国素食节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地藏节的习俗 胭脂井的传说 历史上的12月13日 历史上的1月11日 绿帽子的典故 世界青年联欢节 重阳节登高起源 路神生日 中国戏剧—北京曲剧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 布朗族的传统节日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 鬼城节日习俗 小暑节气的习俗 中秋节为什么是团圆赏月的日子 世界各国的粽子习俗 春节掼春盛 中国习俗之情人节 文昌元宵的送灯 八月十五洗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