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走百病”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正月十五上元节前后的闹元宵活动,不单单在一个“吃”!其内容还包括耍杂技、表演武术、耍社火等;而正月十六夜的“走百病”、“走桥、摸钉”则更具特色了。

明清两代老北京盛行妇女们“走桥、摸钉”的习俗。元宵节狂欢的正月十六晚间,妇女们罩上白绫衫,成群结队,手挽手,肩并肩地出游,头前一人举香开道,其他妇女随后,谓之“走百病”。相率过桥,谓之“度厄”。据说,不过桥不得长寿。过桥者,则可保一年无腰腿疼痛之患。而“摸钉”则是说妇女们去各城门洞摸城门上的铜钉,谓此举“宜男”,亦即“生男孩”之意。

“走百病”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天长日久,形成传统习俗。至今郊县乡村仍保留此习俗,“走百病”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代也有白日游走的,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被搀扶着的病人,也有拄拐杖的老人等,乡间的道路上、树林间、山岗上、河水旁到处是游走的人群,他们边走边看,有时还边走边唱,精神为之振奋,通过野外游览,饱览如画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

古都北京历史悠久,从元代以来即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多民族杂居之地,这便使北京传统的民俗源远流长,格外丰富多彩。抛弃“走桥、摸钉”的封建迷信色彩,“走百病”不正蕴涵着“防病健身”、“养生保健”的深远意义吗?如今人们丰富多采的春游活动,广泛开展的冬季长跑、形形色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也正是“走百病”这一传统风俗的延续和发展。

显示全文
慈悲三昧水忏的来源 泰国素食节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地藏节的习俗 胭脂井的传说 历史上的12月13日 寿比南山的传说 世界地球日 七夕情人节的传说 伊斯兰教主要节日 中华民族过年的习俗 国际聋人节 重阳节习俗探源 为什么在婚姻典礼时 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鬼节的来历传说 历史上的1月17日 祭祖的传统 世界防治哮喘日 春节回门讲日子 巴掌桥的来历 历史上的1月9日 元宵节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鬼 历史上的1月15日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五谷的传说 缅甸暖佛节 国际声援南非日 世界无烟日 北京王府井的来历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 中国戏剧—北昆 历史上的1月11日 绿帽子的典故 世界青年联欢节 重阳节登高起源 路神生日 中国戏剧—北京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