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萨满教动物崇拜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满族敬犬的缘起,可能与狗在他们祖先渔猎生活中起的重要作用有关。构成满族主源之一的建州女真人,原来居住在松花江下游以至黑龙江下游,这一地带的居民世世代代“不知耕种,以捕鱼为生,其来往行猎,并皆以犬,即所谓使犬部也”(《清朝文献通考》卷27《舆地三》,万有文库本,第7278页)。使犬是当地渔猎文化的重要特征。

在严寒的北方,马、牛等牲畜难以驯养和繁殖,狗便成为最主要的运输工具。早在元代,这里的居民便使用只能在冰雪上行走的狗车,每车以四狗挽之,悉谙人性,“狗车形如船,以数十曳之,往来递运”(《明一统志》引元志)。元朝政府曾在黑龙江下游沿岸设置狗站,作为沟通内地与边疆的交通手段。黑龙江下游的尼夫赫人不仅冬天以狗牵引雪橇,夏季也经常用狗拉纤,乘船溯流上行。狗还是狩猎中的得力助手,清人吴振臣在《宁古塔纪略》中也提到,当地“猎犬勇者,能搏猛虎”。(吴振臣《宁古塔纪略》)总之,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在茫茫的雪原上,是狗为人们承担着轭运、迁徙和狩猎的重负,离了狗,人们简直寸步难行。黑龙江下游托姆津河(图穆宁河)流域的奥罗奇人,家家户户养狗,有的多至20头;尼夫赫人的各村屯,均畜养着数百头狗。“一家之中不论男女皆畜犬,有祖父之犬,长子之犬,次子之犬等,各养三至五只,故一家养犬数目很多。”(依·阿·拉帕金《奥罗奇—满族的近亲》)但是,渔猎经济收入的不稳定性,也使养狗成为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当地居民,必须在严冬来临前备足3000至5000条鱼干,庶可保证漫长冬季中的一户狗食。

生活中与狗结成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应是北方渔猎民族对狗产生深厚感情并形成有关禁忌的基本原因。我们知道,原始初民将某种动物视为本族的图腾,原本基于两方面的心态:或因受害而恐惧,或因受益而感激。前者,如狩猎民对虎、豹、熊、狼等猛兽的拜祝;后者,如游牧民对马、狩猎民对驯鹿、渔猎民对禽鸟的尊崇等等,满族的敬狗之俗,亦当属于此类。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从清代一些可以看到,满族的某些部落,譬如“库雅喇新满洲”(原居乌苏里江流域及以东滨海地区)中,有的氏族平日恪守不食狗肉不用狗皮的禁忌,但却“选家犬肥洁者畜室中饲以梁肉,以备祭天”(《黑龙江志稿》卷6,民国二十一年印本,第15页下)。对于这种习俗应如何解释?我们认为,这是在一定宗教场合下对图腾动物加以宰杀的习俗。这种做法,曾广泛流行于世界众多原始民族中。

原始初民的思维规律具有与今人不同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是形象的、直观的和肤浅的,还不善于进行抽象思维。在原始初民看来,个体与种群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动物的死亡亦如人的死亡,并不会导致它的消失。相反,它继续活着,与自己的种群永远不可分割地“互渗”着,这就是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提出的原始思维规律之一——“互渗律”(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6年译本,第229页)。正是基于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原始初民对图腾物的态度,在现代入的眼中,就表观为似乎矛盾的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深信与图腾之间具有同一血缘,甚至认为自己就是由这种图腾繁衍而来的,所以一般地禁止猎食图腾。但是另一方面,在特定的场合下,他们又会毫不犹豫地宰杀图腾,并且在举行相应的宗教仪式之后分享它的血肉,藉以分得这种动物神的特性和权力。周期性地屠杀图腾,因此成为早期图腾信仰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这点,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名著《金枝》中,曾列举了大量实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某一信仰大雕的印第安人部落,在每年举行祭典时,总要杀死一只大雕作为祭品;又如古埃及人奉公羊为神兽,但在一年一度的阿蒙节上却要杀一只公羊祭神;还有非洲一些部落杀死神蛇、新墨西哥印第安人杀死神龟的风俗等等,都是周期性宰杀图腾的例子。即便在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仪式中,也能追寻到图腾餐的痕迹。在行圣餐礼时,虔诚的信徒们分食象征耶稣血肉的圣饼,“藉此来仿同他和得到圣洁”

显示全文
鄂伦春族神秘的风葬 牡丹江金秋节 冰河上赶着三套车 伊春节日 香港—春节习俗 香港的赛龙舟 香港的小小祭祀仪式 香港的丧葬礼仪 香港客家的寿诞礼仪 香港的圣诞节 香港生育政策的变革 香港传统婚礼习俗 澳门—春节习俗 澳门的民间俗神崇拜 澳门风俗禁忌 澳门祭祀活动 澳门的丧葬习俗 澳门独特的待客礼仪 澳门的恋爱婚嫁习俗 台湾端午节 黑河旅游新生鄂伦春民俗游 哈尔滨的民俗 大庆节庆活动 牡丹江重阳节习俗 黑龙江生育教子习俗 哈尔滨冰上集体婚礼 方正莲花节 达翰尔装烟礼 伊春市蒙古族的礼仪 哈尔滨节庆活动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那达慕大会及敖包大会 伊春节庆活动 鸡西市节庆风俗娱乐活动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舞 哈尔滨野游习俗 齐齐哈尔的达斡尔族风情 佳木斯锡柯尔克孜族主要禁忌 杜尔伯特蒙古族婚礼 哈尔滨冰灯游园会 杜蒙草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