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人习俗土家人和苞谷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在山里的土家人口中,玉米不叫“玉米”,叫“苞谷”;土豆不叫“土豆”,叫“洋芋”;小麦不叫“小麦”,叫“麦子”。这是土家人的三大主粮,苞谷排在首位,地位自是不同寻常的。“民以食为天”,苞谷是土家人的命根子。

土家人认为苞谷最“经饿”(土家方言,即“饱肚子”)。他们通过多年实践,仔细换算过一斤包谷抵得上四斤洋芋或两斤麦子。因此,在每年的收成中,即使洋芋、麦子产量高,只要包谷产量不高,土家也会发愁。相反,即使洋芋、麦子产量低,只要包谷产量不低,土家人也会高兴。土家人种植苞谷很累。头年冬天,冒着寒风把田地弄松。田地多是坡田,因此多半用不上耕牛,更不用说“铁牛”(即耕地的拖拉机),只能靠土家人的双手的挖锄,一锄一锄地挖松全部田块。翌年春天,土家人一粒一粒播种;夏天,则头顶烈日,在苗地里施肥,薅草。每次都弯着腰,一棵苗一棵地等待弄。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土家人收获苞谷也累。中秋时节,苞谷成熟了,为了不致在连阴天霉变,必须趁天睛赶着收完几千上万斤苞谷。总是每天早早下地,由老幼把苞谷棒子(带壳)从梗子“腰间”扳下来,由青壮劳力一筐子一筐子背回家去。晚上,一家人回到家。辛苦了一整天的家庭主妇还得上灶做饭,其他人也不得休息,都围在苞谷棒子堆旁,一个个地将壳撕开,扭下,往往干到深夜还不得完,困了、累了,总以山歌来打发疲劳和困倦,等到撕完、扭完,已是深夜,才得以休息。 土家人保存苞谷也很累。几年上万斤苞谷收回家后,一家人又得把苞谷籽从棒子上(不带壳)扭下来。力气大的青壮劳力一手紧握一把压在屁股下的铁火钳,一手紧握棒子,不停地相互扭动,一个又一个……老孺妇幼则一手捧着苞谷棒子,另一只手一粒一粒地往下扭苞谷粒,一个又一个……几天扭下来,手上已是血泡累累。这还不算完 ,还得在睛天,把扭下的苞谷籽倒在篾席子上,铺开,晒上几天,直到晒干后装入粮仓。每天早晚都得一箕一箕端进端出。

土家人吃苞谷也很累。他们先把苞谷籽放在百十斤的大石磨里,一把一把,一转一转,由青壮年推成细面。往往一家一个月的食用,要这样推上一整天。吃得精细的人(嫌苞谷饭不够柔软),有时还要在苞谷里掺上水,在小石磨里一勺一勺,一转一转,推得很细很细,然后在铁锅里炕成很薄的一张张皮子(俗称“豆皮子”),再切成细条,象面条一样煮来吃。而这样辛苦一整天所得,大约仅够一家人吃一星期。

虽然土家人种植苞谷累,收获累,保存累,吃也累,但它毕竟是土家人的宝贝。在它们还未成熟时,嫩棒子煮来吃,清甜清甜;烧来吃,又香又甜;制成窝窝头烤来吃,又酥又香又甜;熬成糊糊吃,则又是一番风味。嫩壳叶、嫩梗子则是牛羊过冬的主饲料。由于苞谷籽富含蛋白质,又富含抗 癌物质,因此以食用苞谷为主的土家人往往身体很棒,而且几乎不患癌症。枯壳、枯梗子铺在床上,是土家人的“席梦思”;垫在牲口栏里,则是牛羊的暖窝;牛羊吃下的剩料还能被“沤”制成上等农家肥,为来年洋芋、麦子丰收打好基础。

土家人种植苞谷很累,收获累,保存累,吃也累,如今却好多了。由于近几年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实用性的增强,省去 土家人不少麻烦。如,一瓶除草剂就可“薅”去大量杂草;一台吹风机几小时就可以吹干大量苞谷籽;一台电动干湿磨几十分钟就可把苞谷籽磨成面粉。再说,时代进步了,土家人付出的辛勤和汗水也得到不少回报,二十几年来,农村实行包产到劳联产责任制,粮食十年有九年丰收,土家人有了大量余粮,于是趁国家搞改革开放之机,在苞谷还嫩时,就扭下棒子卖给城里的市民,或者干脆煮成甜 的、烧成香的、烤成酥的“成品”后,高价卖给城里公民,既省去 收获和保存的麻烦,双赚大钱,很划算。吃着吃着嫩棒子,苞谷可就成熟了;土家人把余粮运出山外,换来柔软可口的大米,或者制成“玉米粉条”等商品,推向中国大市场,甚至出口挣外汇。

土家人拥有苞谷,是苍天赐下的福。

显示全文
中国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 武当国际旅游节 武当道教斋醮活动 武当道教清规戒律 秭归峡江船工舞 长阳巴山舞 武当道家斋宴 赤壁传统节日饮食娱乐习俗 潜江的民俗风情 襄樊市保康酒文化 天门三棒鼓 荆门灯歌 崇阳人龙灯游玩史话 楚人的图腾 龙舟与食粽子 武当敬神礼仪 恩施节日 武当道教音乐 东湖梅花节 荆楚民歌 旧汉口的戏园 永故里孝感正月趣俗请七姐 蒲圻洞茶今昔 荆楚文化神灵崇拜 英山风情民俗—丧葬仪节 荆门田歌 鄂温克族的火神节 蒙古族概况和旅游禁忌 达翰尔族的习俗 蒙古族待客与做客 蒙古族献礼 鄂温克族生活习俗 蒙古族节日 鄂伦春族的民俗 蒙古族禁忌 鄂温克瑟宾节 包头婚礼旧俗 鄂尔多斯的民俗 鄂温克民俗婚丧习俗 淮北相山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