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线性思维。学习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是非线性的。不是函数关系,一分耕耘不一定会有一分收获。有些人的学习模式就是通过大量的做题和增加学习时间来提高自己,但是往往非常有局限性,久而久之发现自己能够上升的空间非常小,甚至因此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2、系统思维。你所知道的决定了你的广度,你所能联系的决定你的深度。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链接。你能够知道很多道理和知识,但是他们的实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
3、反馈思维。反馈性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对学习的热情。人们害怕黑夜实际上是进化过程中对未知的恐惧,同样的,如果自己努力学习但是却看不到结果,那么会非常容易感到害怕和无助。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想要保持较高水平的热情,就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反馈系统。尽可能量化自己的行为带来的收益。
4、渐进思维。大脑对能量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所以当自己在从事烧脑耗能的事情时,大脑会不断的阻碍你。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坑从简单入手,那样大脑就能够慢慢适应,这样自己的学习行为可以更加持续高效。而且,当大脑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得到多巴胺的释放,那能够让大脑得到更多的放松,对自己行为的阻碍作用就小得多。
5、刻意思维。一些小时候画画非常好的人,长大很少当画家的,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学习很少。因为他们的训练大多停留在兴趣和获得外部赞美的层面,所以他们的水平大概率会保持在业余的水平。
6、生理控制思维。生理控制思维,主要是希望大家对自己行为认知模式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自我观察,预测自己的行为并且改进。
7、指导性思维。部分人的计划制定是“我明天要好好学习”“我要看完这本书”。但是这样的学习计划模式实际上就是一句口号,没有指导性。而真正有效的计划是具有很高指导性的。